我眼中的山西:厚重且蹒跚

作者: 很絮叨的何足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22:11 被阅读23次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生于此长于此,如果说全中国最了解哪个省,山西无出其右。我毫不掩饰对山西的喜爱,也在用自己的方法去更加知晓山西的每一处风景。后来因为读大学的原因离开了生我的黄土地,我的眼光开始望向世界,开始发现现在的山西也会有许多的问题和隐患,我不会回避他的弊端,但我也认为应该正视一个古老省份的不足。

    山西,地处于中国华北,简称“晋”,处于太行山和黄河的夹击之中,像一个平行四边形处于中国北方,有趣的是,自山西行省确立之时,整个山西的版图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山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整个省内山脉纵横,说的上的诸如恒山,五台山,中条山等。山西因为地处长城以南,黄河以北,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雁门关,娘子关,以及风陵渡等关隘也多如牛毛。山西长久以来像是一道坚固的屏障拱卫着中原大地。

    华夏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山西的这片土地,山西也向来是人才诞生的土壤,从史前的尧舜禹到到近代的华国锋,傅作义无一不是时代的弄潮儿。山西的土地有独特的封闭性,在太行山与黄河的保护下,许许多多的文明遗迹仿佛在这里放慢了消失的速度,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国的70%以上,有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美誉。我打小便因为父母亲戚的原因常年在各个市镇之间旅行,自认为已经对我生长的山西有足够的了解,但是当我了解的越多,就越发觉得自己渺小。太多的历史遗迹处于深山之中,纵然知晓也无处寻觅,更何况他人能见到其的风采。对于外人来说,山西出名的有五台山,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但极少有人知道比文艺复兴更早的永乐宫壁画,以及同江南三大名楼齐名的鹳雀楼,还有中国最早的纯木质建筑应县木塔。

    山西不光保护住了许多的文明遗迹,也成了历史上多次战乱时期避难的场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初时期的洪洞大移民,当时整个国家人民都大规模的锐减,只有山西这边土地,护佑住文明的根基,进而散布到整个中国。在抗战时期,山西也处于抗战的桥头堡,在这里死死的拦住了日军的进攻,保护住了革命胜利的火种,从而没有使国家遭受到军国主义的摧残。

    但随的新时代的来临,山西都独特封闭性也制约着山西同世界的交流。山西境内多山地和丘陵,坐火车进入山西最为明显的感受就是山洞会变得异常的多,而且山洞也深长。整个山西被这样的地形分割成多个块状的孤岛区域,难以自由的融合交流,这也是导致山西文化的独特性的原因。在建国初期,火车的建设和高速的建设都会因为地形的施工困难,致使山西的文化难以向外轻松的交流。再加上文化又各自独立,所以难以发出团结且强大的声音,在整个世界的飞速发展中不得以落了下风。

    建国初期的国家建设,使山西成为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产能基地。焦煤和钢铁,成为那个时代的符号,山西的能源如同他最熟悉的碳,不断的燃烧自己,释放出光和热,促进着整个中国飞速前进。但当焦煤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殆尽,这个臃肿且厚重的省份却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艰难。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是我在这几年里听着最多的口号,这是许多重工业城市都要面临的一个趋势,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东北老工业基地。

    现在随着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山西人也在积极的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发展。今年回家,以太原为例的发展几乎让我认不出来了,许许多多的村落已经开发成新的购物中心,新的楼板;道路四通八达,高架桥,地下道密布整个城市。近几年太原也在开挖地铁,未来的一年内,太原还会召开青运会,相信这是如同当年的奥运会一样是个契机,加速的推动山西的发展和转型。

    山西,是一个厚重的土地。中华文明在此诞生,华夏血脉在此延续。说是人杰地灵,一点都不为过。现在随着第一二产业的弱势,应该大力发展与文化历史相关的产业,在紧随现今的网络社会,发展有山西特色的新新产业。来到外面,当跟别人说起我是山西人,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却都是煤老板,我也就不解了,山西煤就那么多,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煤老板,若我真的是煤老板,又怎么会不顾一切的出来呢。

    我毫不掩饰我对山西的热爱,也渴望山西成为我们背后的骄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眼中的山西:厚重且蹒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xt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