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学点新知识,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习| 积极心理学—恢复理性意识

学习| 积极心理学—恢复理性意识

作者: benignHu | 来源:发表于2022-10-06 10:30 被阅读0次

认知疗法被公认为目前最成功、最有效的治疗干预手段,它的基本前提是思想驱动情感,即事件(Event)-评价(Evaluation)-情感(Emotion)。

比如,事件:有只狮子向我奔来;评估,天,它要吃掉我;引发的情感是恐惧,然后自然就导致行动,逃跑或勇敢地和狮子搏斗。

认知疗法认为如果我们想改变情感,无论是忧郁或焦虑,我们要干预的是评估和想法层面。

所以,恢复理性意识,真实地去看待事件很重要,那么如何恢复理性呢?

01、3M,非理性想法的三个陷阱

让我们的认知产生偏差的有三种思维陷阱,即3M:夸大(夸大发生的事情)、缩小(隧道视野)、捏造(无中生有)。

接下来,我们对3M做详细地介绍:

放大(Magnify),即夸大已发生的事实,因为自己曾经的某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永远都会失败,继而陷入习得性无助带来的焦虑和恐慌中,也叫作归纳过度。

归纳法是我们天生的本能,一个孩子看到某个被我们叫作凳子的东西,下次在另一个地方看到类似的,他就会把这个类似的东西叫作凳子。

即从其他发生过的事件中,归纳出这个也是凳子,这就是归纳法,归纳法本身是健康的、重要的,我们就是这样形成观念和语言的。

但错误的是,有时我们做得过头,归纳过度了。比如,某个学生期中考成绩很差,归纳为我不聪明,我不能成功,这个学生就是归纳过度了。

或者导致抱持着全有或全无态度,把一次失败小题大做,再也不行动了,而不是把失败当做一次机遇,一个跳板。

如此,便会阻止我们去面对、去再次行动,继而在失败的情绪内不能自拔。

极小化(Minimum),即狭隘视野,只关注极小的部分,只关注自己的缺点或做错的事,忽略自己积极的大部分,忽略成功的方面。

泰勒老师在《幸福课》例举了这样一个案例:我在讲课,620个人中618个在看教材,一个在看天花板,另一个在睡觉。“极小化”思维,会让我只关注那个睡觉的人,并且认为“我的课肯定讲得让人无聊、犯困”。

以上,这种“极小化”思维,是担忧、恐惧、自我评价过低、焦虑等负面想法和情绪的重要来源。

虚构或称捏造(make-up),即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理由,将事情往消极的方面想,过度自责或一味地责怪别人,又或者情感推理,选取一种情绪,让它成为现实,而不是把情感只当做情感。

如,在被虐待的人身上经常能看到过度自责,受虐待的妻子经常会说,“是我做的,我的错,我做的不对”,而不是理智地说“这个家伙虐待我,我要离开”。

如,在某些情况下会看到一味地责怪别人,高考没有考好,怪父母没有照顾好自己……

情感的推理,如,我满怀妒嫉,因此我肯定是个坏人,或我在试镜前,遇到了危险,所以肯定很危险。

如此,会让我们无端地去承受一些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02、恢复理性

3M,是三种非理性想法,扭曲的想法,他们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继而阻止了我们幸福。

幸福的第一要义,客观地看待现实!

怎么做?

具体操作上,有如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1.通过我们的提问变真实!

如,你如何知道这是准确信息?我们的结论和现实相关吗?合理吗?他们是关联的,我是否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我是否夸大了什么?我在贬低什么?我陷入困境了吗?我忽略了什么进展很顺利的事吗?我忽略什么进展不顺的事吗?

2.关注我们的信念,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遇到一件事,我们总是往消极上解读还是积极方面解读?

事实上,世上有很多事发生,经常不受我们的控制,我们不能创造所有遇到的事物。有些事件是不好的,有些是消极的,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对待它?

如,悲观者会说"我现在心情不好,会持续很长时间,不会消失" 而乐观者会说"这是暂时的,会消失的",并相信我们的自我实现预言。

正所谓,悲观者往往正确,但是乐观者往往胜利!

所以,希望,我们多一些乐观。

3.努力,持续努力。消除非理性想法非一劳永逸,它需要我们一生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是值得的,毕竟它关乎我们的终极目标——幸福。

03、写在最后

焦躁的世界,烦躁的心态,大家不可避免都会焦虑,认识3M,遵从现实,不放大挫折,不逃避责任,看到事情的全貌,不让某种负面情绪走向极端、控制我们。

再次强调,幸福的第一要义,客观地看待现实。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点亮再看,与朋友共勉,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 积极心理学—恢复理性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ym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