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着学生学了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桃花心木》,一篇来自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
桃花心木树苗文章的内容大致如下:
作者小时候屋旁有一块种桃花心木树苗的地儿,可是让笔者很奇怪的是,种树人的人浇水的时间和浇水的量并不固定,而且很自然地对待树苗的枯萎,只是不定时地过来补苗。作者百思不得其解,请教种树人才得知:原来种树人之所以不定时、不定量的给树苗浇水,是为了模仿老天爷的“脾气”,因为这老天爷何时下雨、下多大的雨同样也是不确定的,那些依赖每天浇水的树苗是无法长成大树的,只有在不确定中扎下根,拼命汲取水源的树苗,才能真正成材。
作者由此感叹,人也如同树苗,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才能养成独立的心,努力成长。
课文的理解不难。但我不由得从这篇《桃花心木》想到了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些现状。
我们总是习惯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孩子每天一回到家里,饭菜有妈妈做,衣服有妈妈洗,没准吃饭还需要妈妈“请”到桌边。孩子心情稍有低落的时候,有爷爷奶奶安慰,有爸爸带着外出买东西。对待孩子,我们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这样一来,对于孩子的长远成长真的有利吗?
我们是否也应该学一学那位桃花心木的种树人,用生活的“不确定”来磨练我们的孩子呢?
能经历风雨,才能迎接阳光是否可以在忙了一天的工作后,坐在沙发上休息一下,让孩子给自己做一顿简单的晚餐?
是否可以在天气不冷的时候,让孩子试着用手洗几次家里的衣服,哪怕洗出来并没有那么干净?
是否可以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冷静冷静,哪怕孩子的哭声让人心痛?
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成人。他要自己买菜,自己做饭,自己料理好他自己的饮食。
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成人。他要自己洗衣服,自己搞卫生,自己打理属于他自己的房间。
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成人。他要自己承受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自己擦干眼泪,自己去打拼一份属于他自己的事业。
他们,终将长成参天大树在教学生学习《桃花心木》课文的时候,我还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些因为种树人没有及时浇水而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你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我本以为,会有孩子说憎恨种树人的话。
可令我诧异的是,我叫了好几个孩子来回答,几乎每个孩子都在说,他们知道种树人是为了“自己”能够成长为百年大树才选择不每天给树苗浇水的,即使枯萎了,他们依然会选择感谢种树人。
问题是,我们究竟能不能成为睿智的种树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