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完网课,爱人跟我说:“你这帮熊孩子,真想臭骂他们一通。刚才你怎么不发火?”他感慨。
“我为什么要发脾气?真正的课堂就是这样,为了解决问题,老师想尽办法,学生不明白,给时间思考。”我安慰他。
“难道学生不会就要生气?那教学怎么进行下去?”我问。
爱人无法回答。他说,幸好当年没和你一样当老师,要不然我得被气坏了。
不发脾气,往大了说,孩子们在看着呢,我要求学生与人为善,礼貌待人,发脾气是情绪失控,少了为师的风范。
与人为善,就要从自身做起,我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证明,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外面的世界,如何处理问题,发脾气不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还有更好的选择。
往小处说,适当的沉默更有趣,有实际意义。做老师有时发火,因为我们关怀每一个学生,希望通过教学能帮助更多学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火气和为了一个目标而战的愿望,都是出于好意,实效才是孩子们的利益所在。
有火气的时候,只要想到他们是孩子,计较啥。所以,能保持心平气和,既然我和学生都是一个目标,没有什么根本性矛盾,发火,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走向学生的对立面。
怎么做才能有益于我和学生,当我每天怀着远大的目标走进教室,拿着精心准备的教案,即使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课程的进展也不见得完全符合我的设计。
再好的课堂设计和现实都有差距,承认差距,减少期望过高而带来的不满意,多从自身找原因,反思课堂,提升自己。用魅力去征服,而不是用恐吓使学生畏惧地服从。
有一年轻的同事,总是因为学生这样那样的事,与学生发火。老师声嘶力竭,学生心惊胆颤,教学任务完不成,哪有什么教学质量,影响到孩子们高中都不想选择这一科目,可见后果很严重。
听到那样的课,我心惊胆战,所以,绝对避免。课堂上,我经常问学生,老师这样讲,你们能理解吧?不行,老师换一种方式,不管哪招,咱们学会就行。
我发现学生有这样的特性,你越是尊重他们的意愿,他们反而看到我的付出,甚至是学生们互相帮助完成教学。
有时我忙于开会,让学生自己学习,或者指定一个学生代讲,他们都能把课堂任务完成。学生很懂事,给他们权力多,反而不去挥霍。平时怎么样上课,一如既往。
有时换课,提前几节课上班级,学生见到我开始鼓掌,弄得莫名其妙,他们说见到我很高兴。
毕业班最为关键的一年,我们都是不声不响度过,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我们彼此努力,我尽力,学生不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