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化

作者: 老李写做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22:27 被阅读0次

01 角色化与集体人格

梁宁在提到“角色化”时说到:当你去接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时,你实际一开始看到的是他(们)的角色。

就像我们在币乎里看到的每一位作者,其实我们是通过他们的文章来了解他们的。而实际上,这样的他们只是在币乎里被有意、无意塑造起来的角色。

不同作者在币乎形成的各种不同角色,就构成了一个(币乎)集体,由此则呈现出一种集体人格。

不同的集体,其集体人格肯定是不一样的。例如,币乎与简书。

那么,我们在币乎里跟其他人的互动,其实本质上是基于相应角色间的互动。

你去赞一个人,或怼一个人,也只是针对其相应的角色,而非这个人本身。

02 角色的“驯化”过程

关于我们在币乎的不同角色,如果直白点说,其实是我们被不断驯化(文雅一点的词则是:教育)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梁宁提过,一般有五个关键动作:

1)确定目标;

2)建立恐惧边界;

3)放入清晰标的;

4)给红利,产生路径依赖;

5)重复。

对应到币乎,我们不难理解这五个动作对应的具体内容:

1)确定目标:赚key,提升认知等。

2)建立恐惧边界:要遵守币乎公约,写盗版文会被踩、被怼等。

3)放入清晰标的:写有质量的文,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文。

4)给红利,产生路径依赖:写了好文,有高权重用户点赞;运营做的好,有源源不断的权重用户、粉丝给点赞;锁仓的key较多,抢赞获取收益等。

5)重复:日更写作,每天抢赞等。

教育是个反人性的过程。

那么,我们在币乎里的生存方式,也有一些反人性的味道。

例如,你不可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写的东西要匹配币乎的集体人格。就像,你在简书是大v,来了币乎则不一定。反之亦然。

币乎的热门榜,本质是在构造币乎的集体人格。

每一个角色的形成,与之配套的是这个集体对其产生的整体预期。为了让这个角色一直存在,或不被其他人替代,你只能去维持甚至超出整体的预期。所以,大v也不容易,虽然,很多人都说币乎没有多少真正的大v。

03 真实互动需要剔除对角色的预期

基于特定角色的互动其实本质并不是真实的互动,只能算是我们戴着不同的“壳”在互动。

所以,有时在币乎里的互动带有一点“游戏化”的心态可能好一些。该入戏的时候入戏,离开了戏台,还是要剔除掉对角色的预期。

戏台之外的互动,只要你卸下你的“壳”,也忘掉对方的“壳”,也许能收获真实的感情。

相关文章

  • 角色化与去角色化

    见:角色化提升效率,去角色化才能有感情。 思:我们刚开始认识别人,就像是认识寄居蟹一样。他是一名警察、医生、律师,...

  • 角色化

    角色化是环境要求我们表现出来的样子,自己本身是怎么样的不重要,重点是那个壳是什么样子的。收敛自我,钻进同质化的壳里...

  • 角色化

    寄居蟹 又名 “白住房” 寄居蟹是一种外形又像螃蟹、又像虾,寄居在其他壳里的小螃蟹。 现在我们养了五只寄居蟹,分...

  • 角色化

    01 角色化与集体人格 梁宁在提到“角色化”时说到:当你去接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时,你实际一开始看到的是他(们)的角...

  • 桥梁模式

    实现化角色抽象类或接口 实现化角色抽象类或接口实现类 抽象化角色抽象类 具体抽象化角色 场景使用

  • 桥梁模式

    Abstraction 抽象化角色 Implementor 实现化角色 RefinedAbstraction 修正...

  • 《认知红利——你到底是谁》

    【阅读篇章】: 《你到底是谁》 【导读问题】: 1、人为什么会被角色化?角色化有什么利弊? 2、我们该如何去角色化...

  • 【阅读】认知红利——第五章《你到底是谁》

    1、人为什么会被角色化?角色化有什么利弊? 之所以被角色化,因为我们的身份不同,每一个角色有相对应的行为准则。利弊...

  • 5/1000 角色化还是去角色化?

    【见】 我们从小的教育其实是角色化教育,目的就是要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那个角色。 在学校,好学生是角色,在家里,好孩...

  •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重点 ◆ 再社会化◆ 社会化条件 ◆社会化载体◆ 社会化类型 ◆社会角色分类 ◆角色失调形式 一、社会化概述 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角色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bc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