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马上就要高考了,这是承载着千万家庭的大事件。但有人对比嗤之以鼻,说这是害人不浅的措施。那我就借用古人的升迁之路告诉那些人,高考才是最公平的升迁之路。
夏商周――世卿世禄制
在遥远的夏商周,你想要当官上升,对不起,关键是你爸爸,只要你爸爸是贵族你就可以,那你爸爸怎么是贵族,你就要你爷爷是贵族,所以贵族永远是贵族,奴隶永远是奴隶,无法变化。
但历史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种制度总是不行啊。那留着哈喇子的弱智的贵族怎么治理国家啊,就是寄生虫啊,总要被取代的!
秦国――军功爵制
改变这一现状的是商鞅,他规定无论是谁只有军功才可以当官,哪怕你是贵族,没有就是平民。这样对下层人是最好的,上战场就可以立功就可以当官。所以秦国军队是虎狼之师,因为敌人的脑袋在他们眼里就是爵位,就是田宅,就是荣耀!
所以秦国很快统一了中国,但等到和平年代就不行了,不打仗了,就没有军功,那又没有了上升空间了。加上秦朝的暴政,很快灭亡了。
西汉――察举制
到了汉武帝时期,想用有真材实料的人物,就是要加强皇权啊。就有了察举制,让每个郡的郡守每年向中央推举一名非常孝顺一名非常廉洁的人,皇帝考察合格并重用,郡守也会受到表扬。
刚开始各地方都推举很多有才之人,为汉武帝一朝开辟了大一统江山!
但凡事都会变异,慢慢的郡守都开始推举地方有权势的家族,后来每年都是这个家族的人,比如袁绍说自己是四世三公,这明显有问题啊!后来察举制就变成世家大族的上升之路
魏晋――九品中正制
到了曹丕想当皇帝,为了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就想出个害人不浅的九品中正制。把全国的官位分为九个等级,上上,中上,下上,上中,中中,下中,上下,中下,下下。大贵族永远当前三等级,小贵族永远当中间三个等级,平民出身的有才能的只能当下三品的小官。导致“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局面。
陶渊明一生不得志,最后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是啊,他的出身只能五斗米的俸禄!所以他永远上升不了!
王羲之,又叫王右军,因为他三岁的时候被封为右军大将军,为什么?因为王导是他爷爷,东晋流传“王与马,共天下!”正是有了王导的支持,司马睿才能在江南站住脚!
九品中正制,让贫民毫无上升空间,导致整个魏晋清谈,整个社会毫无生气!
隋朝――科举制
读书人的春天来了,下层的贫民子弟终于有出路了。现在开始科举了,考试了,反正都是一张纸,不看家世,不看血缘,那就相对公平。
但隋唐科举太难考,录取很少!到了北宋非常重文轻武,大批录取,读书风气一下子非常浓厚!虽然后来明清科举过于刻板,但总的对下层人有很好上升空间!
一个社会公不公平,就看对最大的普通人有没有更好的上升空间,一个制度是不是促使整个社会不同阶层在不断流动。我认为那张试卷就是最公平的!
祝福明天高考学子都考出好成绩!!!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