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辩证法简义十六:常

《老子》辩证法简义十六:常

作者: 一灯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2-04 13:26 被阅读0次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内观自我,恬淡虚无,不断的去掉外界实在事物在内心中存在,直到虚无,就像用笼子关住鹏程万里的心思。精神内守,心不外驰,以一念代万念,万念不生,就似用鞭子安定奔腾不止的骏马。天下万物繁荣昌盛,但万法归宗。我用致虚守静的方法原理来洞察繁荣昌盛的万事万物相对立的运动过程。

修身养性就是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运动,即由“一分为二”到“二合为一”的运动过程。万法归一,修身养性的方法和根本原理,与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是相似的,两者的本质规律是一致的。

二、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普天之下的万物兴旺发达,不断的进行生与死、兴与衰的交替运动,遵循这种运动的根本规律称为“静”,“静”就是二合一的运动,是阴阳合一的运动,“静”称为“复命”,“复命”就是遵循二合一的运动过程,“复命”称为“常”,“常”就是体现了由一分为二到二合为一的运动的普遍规律。知晓并遵循运动的普遍规律,称为“明”,不知晓不遵循运动的普遍规律,而肆意妄为,结果必然危机四伏、祸患无穷。

三、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晓并遵循由一分为二到二合为一的运动的普遍规律,才懂得谦虚处下。才会容纳万物。有容乃大,胸怀宽广,光明磊落,心系天下万物才会无私为公,才会具有天下为公的优秀品德。无私为公才能得到天下万物的一致拥戴,才会统一天下。天下万物统一于道,道才会无限长久。道就是天下万物的归宿和本源,心系天下,一心为公,天人合一,就不会有大的艰难险阻。

也就是说,有觉悟的领导者知晓并遵循对立统一的普遍的客观的运动规律,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人民群众的发展中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与时俱进,必然得到更好的发展。

(郑裕波  校注)

相关文章

  • 不知常,妄为,凶!

    “不知常,妄为,凶!”这句话引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为: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颇有感触。...

  • 阴阳、是非、黑白……辩证法

    有人称老子的辩证法为诡辩论,这是中的的。 辩证法混淆真假的能力是巨大的,没有任何问题不能被辩证法完美解决。 “要努...

  • 老子--常

    常有欲让人不失野性,常无欲让人不失智能。

  • 韩鹏杰讲《道德经》: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谈到若干对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问题。可以说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同时以自然界的辩证法比喻...

  • “观妙与观徼”申义

    老子开篇,“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憨山德清师注,老子义“寻常日用安心于无,以观其道之妙;寻常日用...

  •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

  • 《道德经·道中包含的辩证哲理》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七章的学习,初步了解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法去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提高自己...

  • 《道德经.道中包含的辩证哲理》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七章的学习,初步了解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引导学生利用辩证法去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提高自己...

  • 也说老子:老子“大”义

    《老子》经文中关于“大”或与其相配的词很多,其中不少地方意旨深邃值得探究,下面仅就老子如何全面地以“大”示道...

  •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本章为《老子及《道德经》研修感第五章) 提示:本章共包括六个方面 一、对立与统一 二、转化与包含 三、相对与绝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辩证法简义十六: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ga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