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688057/32ec6ded28686f5f.jpg)
(一)
清风习。莲叶密。
绿阴柔似水,红衣相袭。
翠翘低亚香腮湿。
几度徘徊,空自凝立。
恨年华,人易掷。
玉壶冰鉴照,金钿罗席。
夜深凉露沾襟滴。
谁把新词,为写秋色。
(二)
寒烟漠。斜月弱。
晚风凉露滴,篱下萧索。
玉簪花朵开难落。
几度霜天,秋色浓渥。
更何堪,重九却。
满园金蕊簇,红紫交错。
且凭杯酒浇寥廓。
纵是东邻,谁解吟作。
(三)
梅花竹。香雪屋。
月中仙子俏,瑶圃琼玉。
翠禽啼破寒烟绿。
天上人间,谁识幽独。
问东君,何处宿。
素娥怜小样,为我传烛。
夜深风露清如沐。
更吹箫归,同醉金谷。
(四)
春风软。秋月满。
玉楼人去燕,空锁帘幔。
柳绵飞尽莺声懒。
芳草连天,流水无限。
恨年华,容易换。
旧欢如梦觉,新泪成线。
相思何处凭阑干。
望断青山,烟树微远。
张先体,双调六十字,前段七句五仄韵,后段七句四仄韵
Ps:古诗词创作就如同“绣花”,诗词格律就好比描好的框架,我们只需要踩上韵律节奏锦上添花就可以了。
我们大都是从模仿先贤开始的。然而一开始照猫画虎,可是画皮画虎难画骨,这当然需要无数次的历练之后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少人是用新韵来创作古诗词的,毕竟新韵跟现在的发音差不多,而古韵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很多都有变化,跟现在的读音存在差异。所以从新韵入手就不会令人产生畏难情绪。但我认为入门之后还是应该掌握一些古韵知识,不然会造成我们误判前人的作品。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作品有篇无句,或者有句无篇,读者看后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很正常,慢慢领悟其中的奥妙,古诗中很多金句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格律只是敲门砖,但我们也不要沦为格律机器人。诗词伯乐说格律的最高境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练习之后,不经意间写出的句子竟然合乎格律。这就说明了潜移默化的功效。
会写律诗的人填词比较容易上路,会填词的人却不一定会写律诗。
“等句”的齐整和“不等句”的参差在于两者之间的混搭。所以古诗词创作中不要忽略了“建筑美”带给读者的视觉冲击。
借用诗词伯乐的话:靠谱不一定是好词,但好词一定靠谱。我们都是在不断学习精进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