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论常生活教育 )为主。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 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3.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 佛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4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5.婴儿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陌生人的出现会引起婴儿恐惧、焦虑,而陌生人离去后又会平静下来。这属于( 陌生人焦虑)。
6.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 生活教育)原则的要求。
7.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的是( 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
8.以下各项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就是学习如何设计与组织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9.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的是(全面均衡原则 )。
10.( 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11.儿童有充分适当的身体活动,攻击性行为与捣乱行为就大大减少。这表明(生理成熟 )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2.从结构上看,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
13.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语言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14.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是(社会学习理论 )的主要理论假设。
15.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致表明,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大约在( 21~24)个月间。
16.多数研究认为,(3~6 岁)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17.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旦确立就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稳定性)。
18.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 教材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19.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 1919 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
20.( 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21.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求 )。
22.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自主性)。
23.以下不属于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特征的是(行为不足 )。
24.儿童开始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恐惧。这时的儿童所处的依恋发展阶段是(依恋关系的明确性期)。
26."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这里阐述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是(发展性 )。
27.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自律道德的形成时间是(9岁之后 )。
28.以下有关幼儿行为问题的论述,正确的是( 幼儿违反规则一般并没有主观的动机,往往是自己不明白规则的真实含义,同时也没有学会遵守规则。)
29.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东西对幼儿属于( 消费性强化物)。
30.某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后总喜欢讲脏话,这种行为属于(需要指导帮助的行为问题 )。
31.当儿童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时,提示他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有耐性的孩子,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完。这种方法是(自我暗示 )。
32.前儿童社会教育效果的内部评价的常用方法是( 行动反思法)。
33.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属于(敌意性攻击 )。
34.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
35.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用于了解幼儿的动机态度、自我认识、道德认识等方面的发展的方法是( 反谈法)。
36.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调整,在维护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这体现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是( 正面教育)。
37..婴儿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机能性反应,即哭泣、微笑等信号行为与依附、要求拥抱等趋近行为。这时的婴儿所处的依恋发展阶段是( 前依恋期)。
39.儿童缺乏对待陌生情境的一致策略,行为组织性很差,过千任性;同时表现出寻求亲近与回避的矛盾行为,而且行为缺乏完整性。这样的儿童的依恋类型属于( 无组织无定向型依恋)
40.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是(合作行为 )。
42.一般只适合在大班使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讨论型)。
4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是( 学前儿童教育目标)。
44.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是(导向性原则 )。
45.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社会领域”课程正式成为幼儿园课程重要 组成部分的是( 幼儿园教育指导要干试行)
46.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是(柯尔伯格)。
47.英国学者鲍尔比将儿童情绪社会化分为4个阶段,其中,7—24个月的婴儿处于(形成依恋阶段 )
48.幼儿的多动症属于行为问题的类别是(需要特殊干预行为问题 )
49.《规程》第三十二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 个性心理品质)
50.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总体要求,它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向性 )
51.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社会领域课程起的作用是(价值导向)
52.个体社会品质形成的首要认知条件是(观点采择 )
53.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迅猛发展的年龄是在(2岁左右 )
54.按照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学前儿童所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家庭与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等之间的关系属于(中介关系 )
55.偶发事件中的社会教育是( 即时的)。
56.在幼儿园活动转换环节,对于速度较慢的学前儿童,教师可以提前提醒,这符合( )要求。
弹性转换时间,尊重个体差异
58.后果法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变成(惩罚 )
二、判断(正确题)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渗透性教育。
4.儿童的共情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5.在游戏中经常出现的违规行为并不是儿童刻意为之,而是受限于他们的思维与认知水平。
7.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12.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是指导攻击性行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3.使用自然后果法时,幼儿不一定能够体会到自身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14.强化法关注的是行为的表现而不是行为的原因。
17.社会性微笑是婴儿的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19.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
21.儿童与自我的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
2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
23.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这是陶冶法的要求。
24.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随机性和无意性的特点。
26.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
30.个体的自言自语及言语的内容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2.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这是贯彻好实践性原则的要求之一。
33.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
34.教育内容的安排要尽量从孩子们有丰富感性经验的内容开始,逐步加入新的经验内容。这主要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由易到难”的原则。
36.运用共情训练法时,教师应与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
37.运用行为评价法时,行为反馈要及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
39.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43.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45.互助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幼儿的社会行为之中。
46.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
47.游戏是学前儿童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
51.由于认知发展方面的不成熟,年幼的幼儿基本上无法严格遵守规则。
52.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是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
54.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
56.研究发现,让2-4岁幼儿对某种信号不作反应比让其作出反应更为困难。
59.当别人遇到困难或不适时,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体验他人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安慰、帮助他人的行为。这一做法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情感支持原则。
60.幼儿不愿与同伴接触,不会自己穿衣、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
64.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是指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
68.电视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
69.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
71.随机性和无意性是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之一。
73.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合作绘画有效提高儿童相互协作的能力,通过歌曲让儿童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这种活动安排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原则。
77.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安全型儿童的表现。
79.儿童亲社会行为并非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
82.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
84.使用代币疗法时,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
85.共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86.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要求。
88.幼儿的不良品德行为属于行为问题,但行为问题不一定是不良品德行为。
89.当指导目的是使幼儿增加某种行为时,一般可釆用正强化法。
90.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
97.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是第2阶段的特征。
100.幼儿园其他领域活动的组织方式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教育意义。
10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中,问卷法主要适用于教师。
102.幼儿如果忽视周围的环境,可能是行为问题的信号。
105.在《指南)冲,社会教育目标在其他领域目标中有明显的渗透。
106.相对于道德违规面言,4-6岁的儿童在习俗违规中表现出更高的权威依赖性。
108.如果个体总是没有机会和环境互动.展示自已成就,他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自我效能感。
109.不良的环境不仅会阻碍学前儿童的学习,而且会无形中增加学前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概率。
111.在幼儿园中,如果某幼儿偶尔对其他幼儿采取攻击性行为且后果并不严重,那么教师可采取消极处理的方式,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三、问答题
1.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 答:(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 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 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2.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答案】 答:(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 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答案】 答:(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2)它有助于帮 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 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 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案】 答:(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3) 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O (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 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6)幼 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5.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案】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 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 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 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6.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案】 (1)自律被破坏。强化法关注对幼儿行为的塑造,却剥夺了幼儿练习作出决定或对行 为选择作出自我评价的机会。(2)问题的原因被忽视。强化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表现而不 是原因。(3)影响师生关系。(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
7.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一,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 心、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 第二,情绪情感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 与兴趣。 第三,社会交往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合作、轮流、分享、遵守规则、解决冲突)、 人际关系等。
8.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案】 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 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实施该原则应注意两点:(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但要注意把握分寸, 不能溺爱或偏爱;(2)激发儿童良好的社会情感,以此带动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投入真情实感。
9.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案】 (1)共情。一般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 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共情可以促进亲社会 行为的发展,并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羞愧感。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 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 (3) 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 则时,就产生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与羞愧感的差别在于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 到自己内心理想要求时产生。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时产生。
10.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行评价?
【答案】 (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幼儿的卷入程度, 以及在学习、探索、表达表现活动中的积极性、能动性程度等。 (2) 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包括在 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语言、动作等。 (3) 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主要涉及对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 状况的评价,包括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互动的次数、形式及有效性等方面。 (4) 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主要评价教育活动中幼儿对学习、探索活动的 坚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善于倾听他人、接纳他人意见以及与他人友好合作、交流协商 等方面的水平。
11.简述导致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因素。
【答案】 (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 击合理的信念o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 知。
1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案】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 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 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1)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岀要求;(2)创设积极的环境;(3)树立榜样;(4)以鼓励表 扬为主。
13.教师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
【答案】 (1)及时恰当的强化方式;(2)儿童对教师的模仿和认同;(3)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对幼儿社 会化的影响。
14.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答案】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0(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 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 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 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15.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案】 (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2)依据幼 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4) 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16.有效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 (1)情感支持原则;(2)生活教育原则;(3)正面教育原则;(4)实践性原则;(5)一致性原则。
17.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案】 (1)共情。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 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2)羞愧感。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 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 情感体验。(3)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 德准则时,就产生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
18.幼儿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的影响;(2)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3)教师对幼儿社会化 的影响;(4)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19.简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答案】 (1)助人与分享。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不同程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享的技能随着 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儿童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会由于恐 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2)合作。研究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儿 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作出积极反应。(3)安慰与 保护。年幼儿童可以对周围其他人的情感悲伤作出亲社会的反应。尽管并不总是很恰当,但 儿童的这类行为却明显地包含有真正关心他人的成分。
20.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 (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 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 决策。
2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案】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 境。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 性。 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稳定、和谐、安全、统一的环境, 并注意以下问题:(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 (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22.小谦的爸爸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他为儿子请了两个保姆,一个专管儿子的生活,另一个专管接儿子上学下学。小谦爸爸认为保姆就是应当服务与服从于主人的需要与要求,所以对她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说话。保姆到幼儿园接小谦下学,本来在班里能干的小谦只要一见到保姆来了,就会支使她做这做那,并且也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和她说话。 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小谦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引导对策。
【答案】 亲子关系是儿童自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丿L童社会化的重要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的概念解释了儿童模仿的过程,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儿童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并且观察到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受到了一种“替代强化小谦的行为正是来自于社会学习中的模仿。(5分) 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情感接纳或者避免惩罚,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儿童的这种行为是试图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控制。小谦的模仿行为可能会使他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形成相应的人格缺陷,不利于其社会性的良好发展。由此,家庭中的父母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的模仿提供良好的榜样。(5分) 教育者既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也要在幼儿园中通过一定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的方式)让小谦形成正确的人际观念,学会尊重、帮助、关心与照顾他人。(5分)
23.娃娃家游戏中,三个5岁多的女孩为谁做“家”中的妈妈争执不休。忽然,A女孩找到 了理由:“今天老师表扬我是能干的人,只有能干的人才能做妈妈。”B女孩马上顿悟:“今天老 师也表扬了我,我也很能干,我也可以做妈妈。” C女孩只好认输:“好吧,我做小孩,你们俩爲 拳,谁赢了谁就做妈妈。”结果B赢了,A很不服气,说:“我当外婆,反正外婆是妈妈的妈妈”。 (1) 请分析三个女孩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了哪些态度与能力? (2) 你认为角色扮演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面有哪些作用? (3) 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案】 (1) 学到了沟通与协商处理问题的能力。(3分) (2) 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 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4分) (3) 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A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 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B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 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 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C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 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 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D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也可以 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亲密感。
24.4岁的小亮在电视上看到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羡慕,第二天他在幼儿园里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他去大海里玩了。 (1)请分析小亮这一行为的性质和产生这一行为的可能原因。 (2)果你是老师,将如何对待小亮的这一行为?
【答案】 案例分析要点: (1)小亮的“说谎”行为是由他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特点造成的,并非是他有意欺骗人。小年龄的孩子记忆力极不精确,在回忆时往往歪曲事实,还经常把想象和现实混淆起来,容易把想象的东西当作现实中已经发生的事进行描述,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增强,这种“说谎"现象会逐步消失的。(8分) (2)作为老师,不要轻易指责孩子“不诚实”,而是要帮助孩子把事实弄清楚,告诉孩子不要把想象的事当作真事。例如,对小亮可以说:“你很想到大海里去玩,可是现在还没去过,是吗?”(7分)
25.小米向老师抱怨说,连一把新的剪刀也没有了。老师听了很奇怪,只有两个人在剪东西,还应该有3把新剪刀。她检查了小柜子,注意到小华那里有一些碎纸片。想到可能是小华收东西时无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的,老师把它们拿了出来。当她移开小华的衣服后背口袋时,一把剪刀从衣服里掉出来了。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案】 案例分析要点: (1) 可能原因:A小华可能喜欢剪刀;B小华可能用过后顺手放在自己的衣服袋里了;C小华可能还不能很好区别处置集体的东西与自己的东西的不同方法。(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即可得5分,原因可不限这些,言之成理即可); (2) 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冷处理一定时间,观察小华是出于何因发生这样的行为偏误,如果是无意的,自己将剪刀放回去了,就不用再提起;(给孩子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B:如果小华确出于喜欢,想据为己有,也不要直接批评,要用间接提醒的方式,让他知道集体的东西不能一个人占有;(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处置集体财产与个人财物的关系);C;间接提醒其他小朋友要及时将用过的东西归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10分)
26.小可一进幼儿园就成为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似乎比同龄的小伙伴精力旺盛。 经常就像旋风一样,到处乱冲乱撞,把所到之处的东西都破坏掉。在区域活动时,他总是不断 地从这项活动转到那项活动,在他身后留下各种玩具。吃饭的时候,他很容易打翻饭碗,而且 不停地说话。在操场上和同伴玩时,他反应过激的倾向已经给他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如果同伴 不小心撞到他,他就打人,老师教育了好几次他都没有改进的倾向。老师与他父母沟通,小可 的父母说:“男孩子就是男孩子,不要担心,他长大一点就会好的。” 小可的行为表现是属于行为问题吗?如果是,其原因是什么?是否需要教育者对其进行 干预和指导,如果需要又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指导?
【答案】 小可的行为应属行为问题。(2分)因为他在多个方面、多种场合表现出了行为过度的 问题,而且经老师的多次教育皆无改进的倾向。因此需要教育者对小可的行为进行干预和指 导。(2分)小可形成这种带有攻击性的行为过度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是其本身 的气质性因素造成的,其次可能是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其产生影响,第三还可能是受到了媒 体(电影电视等)的不良影响,这需要教育者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或家访深入了解并分析。(3分) 可从这样一些方面进行指导:与家长沟通,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在家长配合下不再让孩子 看暴力性质的视频、书籍等;对其实施共情训练法和自然后果法,使其感受到他人遭受暴力对 待时的不愉快,感受到其他小朋友因他的行为而不与他交往时他的不良情绪;多给他分配任 务,让他建设性地消耗旺盛的精力。(8分) (答案仅供参考,所答内容要点具备,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7.教师组织幼儿在位子上坐好。小贝跟老师来说:“老师,佳怡和轩轩在挖桌子上的皮。”老师过去一看。桌子的皮本来就破了,被他们一挖,破的地方更大了一点,桌子上还有很多桌子皮的屑。老师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挖了。这个桌子是你们组的,挖破了你们以后就只能用破桌子了。”说完老师走开了。过了一会佳怡和轩轩又开始挖了。小贝又过来告状。这下老师发火了,把桌子拿掉让他们空坐在那里。他们都看着生气的老师。过了一会,老师问:“你们还要不要挖?”他们都说不要了。老师又把桌子还给了他们。 请运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该案例中小贝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
【答案】 案例分析要点: (1)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这六个阶段是按顺序连续发 展的,每个阶段都无法逾越。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阶段2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 阶段3好孩子定向,即按照在自己和别人心目中是一个好孩子的要求来行动; 阶段4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定向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7分) (2) 学前儿童处于前习俗阶段,小贝的告状行为表明他的道德认知的水平还处于第一阶 段: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小贝认为挖桌子的皮是不对的,而自己去告诉老师是对的,他判断 对错的理由是:服从老师就是对的。挖桌子的皮的行为会受到老师的批判和惩罚,因而是错误 的;将错误的行为报告给老师,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因而是正确的。(8分)
28.请简要分析下面案例中孩子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制定一个指导计划。 今天,下雨了,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 小雨刚用雪花片插了一把“宝剑”,他的妈妈来了。我摸摸小雨的头说:“看,妈妈来接你了。”小 雨抬起头,看着妈妈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妈妈站在门口说:“不行,赶快走! ”小雨大喊:“我要 玩。"妈妈生气地说:“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见状立即对小雨说:“妈妈 回去还要做饭,我们就玩一小会儿,好吗?”小雨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示意让小雨的妈妈到 活动室里等他一会儿,小雨的妈妈一脸不高兴地坐在顾雨蓿的边上。小雨拿着他插的宝剑在 赵孜纯身边走来走去,说:“我是奥特曼,打死你这个怪兽。”说完,他用“宝剑”刺向赵孜纯的胸 口。“宝剑”断了,于是小雨用手当宝剑,在赵孜纯身上乱打,赵孜纯哭着喊;“老师,他打我。”小 雨的妈妈看见赵孜纯哭了,站起身来,“啪啪”给了小雨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 看。”小雨嘴巴一咧,大哭起来……小雨的妈妈生气地拉起小雨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 一边说:"看我回家怎么治你。”
【答案】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 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社会因素是诱发儿童攻击性行为 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诸多社会因素中,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往往是其他社会 影响的媒介。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粗暴、经常体罚儿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也比较高。 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在此案例中,小雨对动画片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以及妈妈 不恰当的惩罚方式都强化了小雨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这是 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 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7分) 指导计划:(8分) (1) 和家长沟通,帮助调整教育方式。请家长给予小雨更多温柔的关爱和照顾,比如经常 抱抱他,给他作一些身体的按摩。有助于他内心的安定,避免攻击与暴力。 (2) 请家长协助尽量不要小雨看暴力性的动画片,向家长介绍一些有益的动画片。 (3) 请被打的小朋友和小雨进行对话,让他了解别人被打时的感受,同时辅以讲相关故事 的方式,让小雨从内心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 (4) 在幼儿园通过分派给小雨积极有益的任务,让他建设性的运用自己精力,转化他的攻 击行为。
29.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注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孑堆成一座小沙丘。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突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小里立刻大哭起来,并打了小可。 如果你是老师,会如何处理该冲突?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老师应及时干预该冲突。首先要安慰两个孩子,让他们的情绪尽快缓和下来。接着老 师通过复述问题的方式给小里充分的时间,让他说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鼓励小里表达自 己的观点后,老师也请小可表达和解释他刚才想做什么。当冲突双方都表达了自己的行为意 图和感受后,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7分) (2) 这是认知不成熟导致自我中心形成的幼儿之间的冲突。在这个案例中,这两个孩子都 没有意识到对方的意图,教师应鼓励幼儿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感受,来帮助他们摆脱自我中心, 同时帮助幼儿找到表达自己的词语,让孩子从老师的示范中学习。这是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 来帮助儿童交流情感和内心的想法。当幼儿理解他人观点的智力得到发展以后,他们的社会 性发展也会提高。(8分)
30.一个5岁女孩一个人荡秋千已经很久了,但还是不肯让她的妹妹玩。这时,女孩的父 母走过来开始和她交谈: 父母:我知道你很喜欢荡秋千,但是妹妹也喜欢荡秋千啊。她想来玩一玩。 孩子:可我不想下来嘛。 父母:我知道。但是以前妹妹可是把秋千让给你玩过哟,她还给你玩了她的玩具呢。你看 她都等了那么长时间了,你是不是也该让她玩一会儿才公平呀。 孩子:但是是我先来的呀。 父母:是啊,是你先来的。可是你还记不记得以前妹妹霸着电视不让你看,你当时是什么 感觉?你当时觉得很不公平,现在她就是这么觉得的。 (1) 具体阐述案例中父母使用的是什么教育方法; (2) 使用这种教育方法有哪些好处?
【答案】 (1) 父母在教育中使用的是共情训练法。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 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共情 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或途径让学前儿童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 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6分) (2) 首先,共情可以使主体内部产生某种情感共鸣,从而成为推动儿童品德行为发展的内 在动因;其次,共情可以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从别人的立场、位置来考虑问题,产生利他思 想,逐渐形成亲社会行为;最后,共情还可以使儿童体会到助人、合作、分享等带来的友爱与欢 乐的情绪。(9分)
31.小班的昊吴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而小可正在吴吴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突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越过了 吴吴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吴吴立刻大哭起来,并打了小可。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将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案】 (1)可能原因:①小班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特点明显多数时候只关注到自己的感受与行动,不理解与关心他人意图:;②小班孩子还以平行游戏为主,不善于合作;③小班幼儿还缺乏解决冲突的基本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得。 答(2)对事件的处理。①分开两人(避兔冲突升级);②安慰两个孩子(平稳情绪) ③请小里说说自己为何难受(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④请小可说他刚才想做什么,让小里知道小可并不是有意要来破坏她的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⑤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
32.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好朋友”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答案】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33.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温馨家园”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答案】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34.请为小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我爱幼儿园”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答案】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35.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中秋节”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答案】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36.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与“保护环境”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 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 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答案】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37.请为中班下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六一节”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答案】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38.请为中班下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交通安全"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 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 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 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答案】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39.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与“遵守规则”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 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 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答案】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40.请为小班幼儿设计一个与“我爱幼儿园'‘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 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 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 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答案】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6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5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2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3分)。
41.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与“我爱家乡”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 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 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 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答案】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4分);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4分);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0分); 建议与延伸适当(2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