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馆哲思
西方的快乐主义哲学,国人们得多学习多借鉴!拿来主义永不过时

西方的快乐主义哲学,国人们得多学习多借鉴!拿来主义永不过时

作者: 哲学诗画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10:34 被阅读45次

    人人都想获取快乐,远离痛苦,但现实是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更不知道如何获取这种快乐,或者找到这种孕育快乐的方法,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下西方的一位哲人是如何认识并践行快乐的。

    西方的快乐主义哲学,国人们得多学习多借鉴!

    西方快乐主义观点的形成背景

    1,政治背景

    希腊时期的伦理思想大多以个人为研究对象,因为在当时,希腊由很多城邦组成,其中,人是城邦的基本构成部分,原则上来说,个人的幸福应该通过城邦来实现,但由于马其顿王国的入侵,城邦变得支离破碎,城邦里的公民失去了依靠,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只能从自身当中寻求价值,追求个人快乐才是最根本的幸福。而且由于当时的政局十分不稳定,城邦和国家已经无法保证公民安全。所以,伊壁鸠鲁很反感政治生活,排斥政治生活,认为政治生活是一切苦难的源头。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哲学也从高高在上的圣坛转成寻找个人幸福的理性工具,即如何弘扬个人价值从而获得自我满足,脱离精神上的痛苦。哲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现实幸福,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是在此种情况下提出了“快乐是最高的善”这个快乐的至高标准。

    2,哲学背景

    在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两大哲学流派。一个是悲观主义,主要是指对待事物采取消极的态度,从坏的一面去看待事情,从而引导自己的决策。悲观主义给人们带来的是心理上的摧残。另一个是神秘主义,有时也被模糊地称作密契主义,包含人类与神明或某种超自然力量结合为一的各种形式、经验、体验,并且强调这是一切宗教共有的现象。

    神秘主义的盛行加深了人们对宗教的依赖,对西方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涉及到的理论众多,比如宗教、占星术、巫术等。这些精神上的东西已经深入人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伊壁鸠鲁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认为如果要从根源上取得心理上的宁静和快乐,就要改变人对神和死亡的恐惧,突破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带给人们的束缚。要克服它们,就要求知,只有知识才能引领人们走出错误的观念,从知识中获取所需要的观念,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充实。所以他以认识论为落脚点,注重感性的快乐,认为感性的快乐是其他快乐的基础,同时这也是他的快乐主义产生的主要来源。

    3,西方哲学中快乐主义的内涵

    伊壁鸠鲁把幸福和快乐相提并论,认为善就是使人快乐,而使人痛苦就是恶。依照感觉主义的标准,快乐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除此之外,伊壁鸠鲁还特别区分了快乐和享乐。他认为快乐是通向幸福的途径,而享乐则是罪恶之源,对快乐的追求应该在理性的指导下。也就是说,虽然快乐吸引着我们去寻找,但是并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我们追求,那种低级的肉体享乐是不能与精神的快乐同日而语的。

    关于“快乐”,伊壁鸠鲁具体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快乐与生存

    伊壁鸠鲁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三种快乐。

    第一种是人生存的需要,是必须的。比如食物和水的获取以及摄入,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食物对自身的给养,没有食物人类无法生存,更无法谈及快乐。“人在饥饿时只有一种烦恼,吃饱以后就生出无数烦恼。”

    第二种快乐是自然的,但却不是必须的,比如性欲的满足。性欲的产生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但却不是必须的。因为没有这种快乐不会影响人类整体的生存,但是伊壁鸠鲁是提倡的,把它划分到快乐里面去。因为没有这部分的快乐,人类就无法繁衍。

    第三类既不是自然的,又不是必须的,比如荣誉感、权利、名誉的获取。诚然,这些外在的东西会给人带来某种程度的快乐,但它们并非自然所赋予的,也算不上必需。拥有这些会使人快乐,但没有的情况下也不妨碍人们过得很好。

    伊壁鸠鲁最重视第一种快乐。他认为只要有面包和水,就可以拥有足够多的快乐。其他都是些不必要的外在之物。

    2)静态快乐和动态快乐

    伊壁鸠鲁对快乐做出三类划分之后,又提出了“静态快乐”和“动态快乐”两个概念。

    所谓动态快乐是指它极不稳定,时强时弱。例如,职位的获取、权利的获取。动态快乐主要是对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在职位和权力的追逐中满足的是自己内心当中的渴望。在追求动态快乐时,虽然人们可以获得很多物质财富,满足他们的内心欲望,但是人们患得患失,无法在心理上获得宁静,由此内心的快乐也是此消彼长,时好时坏。所以,伊壁鸠鲁并不推崇这种快乐。

    与动态快乐相比,伊壁鸠鲁更注重对静态快乐的追求。

    他认为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因为静态快乐是平缓的、持久的。这种快乐使人内心宁静,安稳,没有烦恼,与动态快乐有很大的不同。它使人的身心处于和谐、安宁的状态,也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一种阴阳平衡。而静态快乐里,他提出了两个方面,即“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并且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都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身体如果有疾病的话,心理上是不会快乐的,同样,心理上的不宁静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二者是相辅相成,严密联结在一起的。

    静态快乐的本质就是心灵上的宁静,他认为心灵上的宁静是最高层次的善。快乐也需要一个“度”,超出了这个“度”就不是快乐,而是享乐。享乐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人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才不会由于过度消耗快乐而造成痛苦。他本人也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理论,从而获得了众多追隨者。那么控制自己欲望的是什么呢?就是理性,换句话说,真正的快乐就是理性的快乐,这是内因,还有一种外因,就是友谊。

    3)友谊是快乐之源

    伊壁鸠鲁认为,朋友之间的美好关系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而这种享受就是真正的快乐。

    他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说,真正的快乐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处,在理智范围内人能得到的最大的快乐就是获得真挚的友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获得友谊能让人更大程度地获得安稳,获得安全感。他所重视的精神上的快乐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来自朋友之间的精神交流。没有朋友人会感到孤独,精神也会感到空虚。所以在对待朋友方面,伊壁鸠鲁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一定的利己主义,认为在比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共渡难关。所以,我们应当尽可能多地获得真心的朋友,才更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与快乐的实现。他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认为即使不能做朋友,也不要与人为恶,这也是伊壁鸠鲁追求快乐的一种方式,同时这也是伊壁鸠鲁注重精神生活的一种体现。

    4,后世对快乐主义的评价

    由于当时的希腊城邦具有不稳定性,人们无法从外部世界来获得安宁,在这种条件下,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就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心理,即劝诫人们要从内心深处找到快乐,使人们不稳定的心灵可以感受到一丝安稳,给了人们心理上的慰藉。应该说,这种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感,在当时引起了普通人的共鸣,同时,也赢得了很多追随者。所以说,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状态的一种产物。然而历史上常有人误解了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将快乐主义与享乐主义相混淆,当然这是不对的,但不可否定的是,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确实有着让人误解和混淆的部分。例如,在静态快乐与动态快乐中,虽然伊壁鸠鲁极大地肯定了静态快乐的价值和作用,但也并没有否定动态快乐的价值,相反,他认为动态快乐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比如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认为达到身体上的快乐是可行的。他曾说“胃的快乐和满足是一切善的起始和根源,智慧和文雅也与之相关”。而这种想法则给后人评论他有享乐主义倾向打下了基础。诚然,这种想法是孤立的、片面的,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伊壁鸠鲁的思想。而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消极意义。

    1)快乐主义的积极意义

    首先,伊壁鸠鲁将哲学从天国降落到人间,哲学不再高高在上,转而为人服务。发现、肯定人的价值,为人的幸福的获取重要性给予了理论依据,突破了传统哲学的禁锢。在当时战乱不断、只能寻求自保的年代,给了人们心理上极大的慰藉,使人的灵魂摆脱了痛苦与烦恼。在《致梅瑙凯的信》中他提到:“无论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当学习哲学。对于老年人,可以通过美好的经历而立即变得年轻;对于青年人,可以由于对未来的不再惧怕而变得成熟。”可见,伊壁鸠鲁眼中的哲学立足于人本身,是为人的快乐服务的,使人获得有益于人自身的因素,而对于那些会给人们带来痛苦的事情或情感,伊壁鸠鲁是主张放弃的,从而最大程度上让人们获得快乐,远离痛苦。

    2)快乐主义的消极意义

    同样,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也有其弊端。首先,他没否定动态的快乐,也可以说是消极的快乐。“他认为消极的快乐增加了快乐的种类,使快乐的感觉更加丰富,动态快乐是通向静态快乐的基本途径,甚至不反对身体上的快乐。”所以,我们应当承认,“伊壁鸠鲁有其不可否认的缺陷,就是陷入了个人主义,他的伦理学只关注个人的快乐”,即每个“小我”的快乐,具有非常明显的狭隘性,而对整体的人类处境考量较少。

    他认为只有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才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他的伦理体系不包含利他性,即使他把公正视为实现快乐的途径,但是仅仅是从个人意义出发,由于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所以他对国家、社会观念、整体公德心十分淡薄,然而他的这种观念不符合统治者的统治,没有稳定的后盾。所以,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伊壁鸠鲁主义就在罗马帝国时期由于缺乏支持而逐渐走向了消亡。

    总之,伊壁鸠鲁主义虽对当时人们的心灵有一定的抚慰和积极的快乐意义,但是对于今天来说有其明显的缺陷,因为他的体系里面缺乏一种“奉献精神”。也就是说它的体系中缺乏“利他”的成分,带有明显的自私的成分,对于今天家事国事天下事样样都该关心的我们并不能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果用伊壁鸠鲁的眼光来考虑问题的话,那么可能摔倒的老人不应该扶,快乐虽然在理性的范围内,但是这仅仅是不作恶,满足自己的简单的幸福,却无法引导人们向更高的道德前行。快乐在理性的范围内是远远不够的。乐于助人,助人为乐,这个社会才能和谐,才能一派祥和,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大爱,一种更高意义上的为他人付出性质的快乐。

    结语——

    现如今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巨大。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但是心灵上的快乐却极度匮乏,在这里我们就应当向伊壁鸠鲁学习,从自身当中寻找快乐,寻找心中的“桃花源”来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饱满起来,追求他的静态快乐,追求心灵上的宁静、精神上的放松,避免穷奢极欲。过度的低俗享乐、肉体享受必然会导致欲壑难填,从而最终走向罪恶,所以,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物质观。

    其次,在生活中,我们应当珍视和他人建立的来之不易的友谊,友善对待朋友,敬爱师长,团结同学,从而共同进步。

    再次,就是物质财富的理性对待,虽然物质财富是人们生活的必需,物质上的满足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幸福感,但是把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快乐的标准显然是不正确的。拥有财富不代表就拥有快乐。对待财富,应该具有一种理性的控制,如果人无法对财富进行控制,那么人就会沦为财富的奴隶,饱受着金钱带给人的压力与痛苦。所以在精神方面要努力寻求一种大我,从而使金钱能够为我所用。这才是正确对待财富或金钱的态度。

    最后,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生死观,对生死应当有敬畏之心,就是不能把生命看轻,要让自己的生命获得快乐,有价值,有意义。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并不是人们所臆想的那样庸俗,肤浅,恰恰相反,他所展现的是一种有“节制的幸福理念”,是一种平和质朴的快乐学说。他所强调的是同个人生活紧紧相连的问题,并努力通过改造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走向幸福的道路,在道德的框架内得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作为身处哲学大国的中国智者们,我们也应该从中多学习多借鉴。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永远都不过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周辅易始:鲁迅的拿来主义,不是说接收他人的先进思想,而是单纯的拿来就用的物质主义

      本文标题:西方的快乐主义哲学,国人们得多学习多借鉴!拿来主义永不过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ic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