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移动产品PM互联网运营UX 设计/文案
谈谈用户倾向系统“点赞”“收藏”“喜欢”“关注”的区别

谈谈用户倾向系统“点赞”“收藏”“喜欢”“关注”的区别

作者: 张吃吃 | 来源:发表于2016-06-16 16:11 被阅读3810次

由于正好在做社区产品,于是对用户倾向系统做了点总结。这是我之前在某论坛上简单地回答过的问题,现在做一些补充形成文章吧。

点赞

私以为“点赞”的初衷是“评论”功能的简化版。在web1.0时代,很多人面对一段内容,想要互动,但不知道说什么,于facebook发明了“点赞”按钮,无需打字,只用点一下鼠标就能互动,网民们从此有了偷懒的互动方式。点赞最大的特征是自我曝光程度高,不仅赞数满足了内容创造者的虚荣心,点赞这个动作本身也是表达内容消费者态度的做法,即消费者认同此内容的价值观,为此而点赞。因此点赞适合表达强烈态度的场合,比如新闻评论、问答社区。正由于点赞的这一特性,为了强化用户的自我曝光,点赞也常常和分享功能搭配,点赞后直接分享到个人主页和粉丝的时间线上。

点赞功能通常会和排序结合起来,点赞数据往往作为读者的筛选依据呈现在列表页。在过去web1.0时代,浏览、回复数是帖子火爆程度的关键指标。web2.0后,大部分网站舍弃了浏览数,而使用点赞、喜欢数作为内容质量的重要指标。因为浏览量是以用户点击为基础的,而吸引用户点击往往是因为标题、配图,这并不能代表内容质量好。并且浏览量权重太大会诞生一批标题党、刷浏览量的创作者,这些帖子内容不那么好,用户依据高浏览量点进去后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因此目前的网站更多地使用点赞、喜欢作为人气指标,因为点赞、喜欢是用户在阅读内容之后做出的行为,与内容质量的相关度更高。

点赞在词义上有个缺陷,是只能表现单一的正面情绪——很棒、赞同。然而在内容纷杂的社交媒体上,于是用户会出现这样的困惑:读到悲伤的新闻,比如地震、朋友失恋,我该不该点赞?点赞,虽然表达了自己的关心,但是在情绪传达上却模糊不清——明明是悲伤的故事,我却给出了“很赞、很棒”的反馈。facebook当然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在新版中加入了更丰富的情绪组合。

facebook在点赞基础上增加了情绪组合

收藏

收藏是一个偏工具、弱社交的功能。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收藏数对内容价值有一定肯定作用,但没有赞数、喜欢数的情感引导那么强烈。对于内容消费者来说,收藏动作很私人,不像点赞那么公开化,通常不会显示在个人主页,因此不适用于表达态度、感受这种引起共鸣的内容,而适合以后可能会反复查看内容。收藏由于社交性弱,比较适合在PGC主打。不过对于内容干货较高的UGC,可以将收藏作为辅助功能,比如知乎让用户创建公开收藏夹,让所有用户都成为“小编”,帮助大家筛选内容。

相信很多人都有“收藏癖”,尤其是卡牌游戏玩家的死忠粉们。玩家愿意氪金去收藏全套卡牌,即使收集齐全了自己的战力也不一定冲上排行榜第一,但有人就是乐此不疲地去收藏,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收藏癖,就是占有欲啊,收藏的意义就是给物品打上标签——这可是老子的财产!相比喜欢、点赞,收藏功能更能满足用户的占有欲。喜欢、点赞是express——表达态度、主张;而收藏,则是action——把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

收藏也有个弊端,是给生产者的反馈不够好。你比较一下这两句话:“535人收藏了你的作品”和“535人喜欢你的作品”,你更喜欢听到哪一个?听到前者的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是这样的:“虽然被这么多人收藏证明了我的作品受欢迎,但是,我辛辛苦苦做的作品被你们一分钱不花就拿走了,我好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呢,还是那句话,收藏和占有是同义词,被人收藏,会有种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割一半拿走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知乎上不少作者会抱怨读者“光收藏不点赞”。所以,对于UGC社区,为了鼓励生产者继续创作,通常是用“喜欢、点赞”这样功能。因为听到自己的作品被喜欢,比听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要开心呀!

当年收集过水浒英雄卡的举个爪

喜欢

喜欢是介于“点赞”和“收藏”的中间形式。首先,喜欢带有收藏功能,因为用户喜欢过的内容通常会保存在个人中心,用户可以再次浏览查阅。但是喜欢比收藏更公开化一点,因为喜欢会通知给内容生产者而收藏往往不会。其次,喜欢像点赞一样给了内容消费者情感引导和生产者虚荣心,但不明确表达消费者认可生产者观点,因此相比点赞,喜欢更适合态度表达较弱的内容。喜欢适合态度不明确,但社交较强的场合,比如朋友圈相册。

关注

关注的实质是订阅,无论是关注用户,还是关注某话题,都是在订阅该生产者的内容更新。因此关注功能适用于内容不断更新的对象,比如活跃用户、自定义收藏夹、新闻话题。另外,对于用户来说,相对于喜欢总数、收藏总数、浏览总数这些七七八八的数据,关注数才是对用户所创造的内容最大的肯定。

总结

如果要用一句话简单粗暴地区分这四个功能,我想了一分钟,然后吟了一首诗——

读者表态请点赞,占有工具是收藏,订阅更新加关注,激励作者点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Stephen_Xuan:哈哈哈我是第100个喜欢这篇文章的人~
    Stephen_Xuan:还是第22个评论的人:no_mouth:
  • Tau_:那评论和转发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吃吃:@YiZhao 评论是与作者互动或表态。转发和点赞基本是一回事,大部分网站点赞即转发。
  • 海燕鸥鸥:点赞喜欢加收藏
  • 洪晓纲:“点赞”往往表示简单回复已阅。
    张吃吃:@洪晓纲 没错,奏是酱
  • 洪晓纲:😀
    “喜欢”的是观点;
    “收藏”的是文章;
    “关注”的是作者;
    “支持”的是小费。
  • 张果老:“点赞” 比较快捷,但过于简单,是对文章质量点赞,还是对文章中所写的事件人物点赞呢?
    “收藏”则是对文章先码后读,也许码了就再也不读了
    “喜欢”和点赞类似,表达了明确的态度,也不一定就带收藏功能,点赞也可以收藏,点赞和喜欢最好二选一,不要同时出现,否则读者会纠结
    “关注”则是收藏了下这只蛋的母鸡,想以后再来看看其它的蛋
  • 枫桥夜泊:我认同点赞是评论的简化版,但是我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Facebook可以对人和品牌点赞?从逻辑上,对人和品牌,“喜欢”或者“关注”会更合适,这里为什么是点赞呢?
  • Miley郭:读者表态请点赞,占有工具是收藏,订阅更新加关注,激励作者点喜欢。这句说的有道理,哈哈
  • 黎木目:请教一下作者,“喜欢”和“赞”同是存在的产品似乎很少,有“喜欢”则没有“赞”,反之亦然。从某种角度说这两个被定义为同一个功能,对于这个,你怎么看?
  • a0218648eabb:蛮喜欢的,顺手就收藏了,因为我占有欲强,说不定以后做个APP什么的,有借鉴意义。关注就免了,一篇文章有感觉,并不说明我就是作者,须博采众长,才能成就真我。大家若以为我说得有理,那就点个赞吧,有点赞功能么?
    张吃吃:@魅韵飘忆 手动点赞 :+1:
  • 奔三的老学徙:看完之后觉得你这篇文章写的挺有意思 。所以点了“喜欢”。而这类的文章其实看过即可,不需要以后再查阅,所以我就不“收藏”了。再点开你的头像,看了你的主页,发现你发表的作品不多,但写得挺有意思的,于是决定“关注”你了。。
    张吃吃:@奔三的老学徙 哈哈,这造句不错
  • f7f5ac272772:总结不错
    张吃吃:@习惯的养成 蟹蟹!
  • e5a0904a326a:点赞其实是习惯,无事可干来收藏。
    手抖有时也关注,管他是谁都喜欢。
    张吃吃:@王瓜瓜 好诗!
  • NicolasFei:你做哪款社区产品
    张吃吃:@NicolasFei 我负责的产品还未发布,暂不透露了:)

本文标题:谈谈用户倾向系统“点赞”“收藏”“喜欢”“关注”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mm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