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有佛气儿佛、儒、道专题
善导大师对净土法门的解释有四个特色:不增、不减、不偏、不杂

善导大师对净土法门的解释有四个特色:不增、不减、不偏、不杂

作者: e3c3865fc11f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07:39 被阅读403次

    善导大师对净土法门的解释有四个特色:不增、不减、不偏、不杂。

    什麽叫不增?就是不增加众生往生的条件。弥陀本愿怎麽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善导大师也是这麽讲,一点不增加往生的条件,所谓「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不增加众生往生的条件。「诸师释」反之,增加了众生往生的条件。为什麽要增加?因为诸师是站在诸宗的立场上。比如站在天台宗的立场,就不能理解凡夫怎麽可以往生到报土;要想到报土,一定要增加很多条件,要破无明、证实相,才可以往生到报土。因为增加了条件,所以就不是纯粹的。现在我们听到很多类似的说法,就是增加了很多往生的条件:念佛如果不达到事一心不乱、不达到清净心、没有发菩提心、没有功夫成片、戒律持守不清净、没有吃素……通通不能往生。释迦牟尼佛有这样说吗?阿弥陀佛本愿有这样讲吗?都没有。这就是人为增加了往生的条件。善导大师的解释没有这些,所以是纯正的。

    不减,不减损弥陀救度的功能。诸师的解释就减损了弥陀救度的功能,似乎你念名号如果不达到功夫成片、不能够降服烦恼,阿弥陀佛就没有本事救你——不是这样的,阿弥陀佛不需要你这样!只要口称弥陀名号,通通都可以往生。善导大师的解释不减损弥陀救度的功能——「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别的解释就不是这样,「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不就完了吗?这样增加了众生的负担,增加了往生的条件,同时也减损了弥陀救度的功能,因为「枉然」嘛,喉咙喊破了都枉然,那我们还没有喊破喉咙呢。

    不偏,善导大师的解释,正而不偏,有四项:一是不偏离净土三部经,完全依净土三部经来解释;二是不偏离弥陀本愿,完全站在弥陀本愿的立场上;三是不偏离世尊的本怀;四是不偏离凡夫的根机。我们凡夫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能做到,听得有法喜,听得两眼放光,这就是善导大师的解释。看诸师的解释,听不懂,云里雾里,玄玄妙妙,我们做不到,两眼黯淡无光,心中悲忧愁苦,「完了,不能往生!」这偏离了凡夫的根机。下离凡夫根机,上离弥陀本愿。阿弥陀佛本愿很简单,「乃至十念,决定往生;你不往生,我就不成佛」。诸师的解释都让我们感到很恐惧,有挂碍,有恐怖。《心经》讲「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我们听到诸师的解释,「有挂碍故,有恐怖」。同时也偏离了世尊出世的本怀。世尊出世本怀是要「惠以真实之利」,阿弥陀佛救度是要「一切恐惧,为作大安」。看诸师的解释,我们就不能安心了,就有恐惧,就偏离了往生大道。

    不杂,善导大师的解释纯而不杂,不夹杂圣道自力修行的观念。诸师的解释如同戴了有色眼镜:戴了唯识宗的有色眼镜,看见的就是唯识宗的特点;戴了天台宗的有色眼镜,看见的就是四土往生,凡夫要修行到什麽程度;戴了禅宗的有色眼镜,看见的就是禅宗的修行特点,要达到如何的修行标准才可以往生。这些都夹杂了圣道自力修行的观念。

    「诸师释」和「善导释」完全相反,有增、减、偏、杂,增加众生往生条件,减损弥陀救度功能,偏离净土三经和弥陀本愿,偏离释迦本怀、众生根机,夹杂圣道自力修行的观念,所以它们不是净土宗,而是圣道诸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导大师对净土法门的解释有四个特色:不增、不减、不偏、不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nu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