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写作很积极,每天早上都会写复盘,而且是非常用心地在写。
但是最近开始变得有些懈怠,不再那么用心去写了,甚至有时候直接撂挑子,这种感觉有时让自己很无奈。
本来很喜欢的写作,开始越来越变得有些累赘和应付,没有了当时的激情和干劲,总觉得热情被消磨殆尽,而自己也逐渐失去了掌控感。
简而言之,自己越来越无感,不喜欢做的事不做,喜欢的事也开始排斥和抵触。
为什么会这样?
1、缺乏掌控感
掌控感,是一个人做任何的终极动机。
只有当你对一件事充满了掌控感,能感受到这件事的巨大确定性时,才能更好完成和更有干劲去完成。
去年,自己刚开始写作,目的和目标是积累写作经验,积累写作字数,积累写作素材。所以,每天的写作内容,也就不在乎什么形式。
而刚好碰到一个比较好的复盘形式,这种确定型的套模板,让我仿佛抓住了写好文章,积累字数的救命船只,使劲滑行。
整个过程,动机明确,干劲十足,不知疲倦。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尤其是看到了那么多人开始有成绩,内心变得焦虑和浮躁。
此时我就开始希望通过写作尽快实现变现,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我对这件事缺乏掌控感。
也就是说,写作变现这件事,超出了我的认知范畴,超出了我的控制范畴,我抓不住它。
而自己也持续在学习各种变现途径时,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在冲击自己,这些内容更让我感觉到特别浮躁和焦虑,失去控制感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在笼罩自己,这也是自己逐渐丧失动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为不能快速调整,无法完成心理上的改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控秩序问题,导致逐渐开始有懈怠的表现,这些其实都是缺乏掌控感的结果。
2、缺乏反馈
写作是为了变现,这是我当初开始写作时的初始动力,也是早期坚持的动力源泉。
为什么没有变现可以坚持呢?
因为我自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心锚,早期我就是为了练技能,所以不在乎收益,不在乎涨粉,不在乎一切跟利益相关的内容。
因为有初始动力,因为有心锚,所以不至于自己的目标偏离太远,也不至于自己的情绪变化太大。
但是写作将近一年后,当初的稚嫩写作感受已经消失,自认为开始有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积累,开始觉得应该获得收获了,所以,此时如果依然没有回馈,那就很容易放弃了。
缺乏反馈,的确是当前自己遇到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之一。
没有谁可以一直无偿做一件事,没有一定的反馈,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这就像能量守恒一样,持续往外输出,但是却没有任何回馈,再多的能量都会被消弭殆尽。只有足够的反馈才能更好支撑自己走下去。
当初自己减肥,为什么这么干劲十足,就是因为反馈足够多、也足够及时,这真的很重要。有反馈,意味着有确定性。有确定性,也就意味着拥有掌控感,这其实都是同一个道理。
但是,话又说回来,任何一件事都必定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没有达到拐点就放弃之前的努力,那么可能丧失的不仅仅是当前付出的这些,还可能丧失了自己对于未来某个原则和道理的信心,这个代价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只能劝自己,还是要坚持住,持续输出,因为拐点还没到来。
但问题是,这个拐点何时才能来呢?如何才能让自己重新拥有动力,不再那么关心反馈问题?
对以上两个问题,其实解决办法和道理都很简单,就看自己能不能真的能把行动落实到位,这才是关键。
3、如何解决?
缺乏掌控感,缺乏反馈,导致我目前没有继续做这件事的动力,那么不妨换个思路,不要把目光总是盯着目标。
把更多经历盯着自己整个过程的变化上,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写作,我不能盯着变现这个目标,因为这件事不可控,我更多应该关注写作本身,每天关注自己的写作状态和写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这样就相当具备掌控感和确定性。
只有让这个目标和任务变得清晰可见,我才能更好坚持下去,也才能更好变得长期坚持。
再比如对待孩子写作业,一定要让孩子把作业量进行拆分,让她们能看到掌控感和稳定性,这是我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非常普适具体落地的做法,可以更好找到掌控感,以自己的做事动力呢?
就是让任务清晰可见,任务量可以预测。
做任何事都是这样,今天想要写作,那么就要把写作这件事拆成几个步骤,比如先写日课,再写复盘等。
每天只管去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收获和成长,记录反思自己每天的所学所得,记录自己每天掌握的知识点和行为习惯,不要把变现这个目标放在那么高的位置,应该会有更好的动力去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