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800395/068f51ae1b7a3f19.jpg)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呢,也是这样的成长模式。
孩子每个情绪和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他的需求,作为家长只有看见,才能给予。
如果我们看不见,这些孩子便会放大他们的感觉和行为,在我们眼前晃呀晃,不断的凸显自己。
或不断地制造麻烦,或哭哭啼啼释放情绪,以他们能够想到的方式放大在我们面前,仅仅为了得到我们的关注。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籍里,这种“显眼包”的做法,就是孩子的一种自我限制的错误观念:寻求过度关注。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这没有什么错。
关键是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家长的注意了。
这个时候是孩子们在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种行为之所以令人烦恼,是因为它来自于孩子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我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这种孩子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观念,使得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更增加了大人认为孩子是在令人烦恼的强求关注的感觉。
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是为了操纵别人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殊服务。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只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别服务时,我才有归宿感;只有让你们为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这需要我们引导孩子用以下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行为。
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来转移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做父母安排的事情时,会减缓自己想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归属感,也获得了当下的价值感。
2.安排特别的时光,建立日常惯例。
孩子也需要仪式感满满的惊喜,这让他觉得自己被重视,以此来替代他千方百计的来获得父母关注的行为。
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可以在孩子内心建立一定的规则感,让孩子明白限制的存在,自己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的。
3.花时间训练孩子,召开家庭会议。
没有父母的正确且智慧的引导,就会出现混乱且没有秩序感的孩子,认知偏差和不良行为便接踵而来。
看到孩子寻求过度关注,这并不可怕,也正是我们共同学习调整行为的好时机。
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做一个及时的复盘,这也是亲子互动的时间,孩子会非常喜欢的。
4.高质量陪伴孩子。
在和孩子在一起时,需要我们蹲下来,及时的给予孩子回应、支持与鼓励,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
高质量的陪伴主打两个字:走心。在我们相处的每一件小事上认真对待,将当下爱的能量传递给孩子。
一起打闹,一个傻笑,一个拥抱,一句鼓励的语言,每个相处的瞬间,都能点亮爱意满满的亲子时光。
要想“显眼包”不在过度显眼,就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的安全感,并且建立一定的规则。
和善与坚定并行的同时,我们传递给孩子的爱里应该多一些理性的看见,与建设性的智慧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