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婚姻育儿
我们组里的美国大学生

我们组里的美国大学生

作者: 比邻而居 | 来源:发表于2018-08-15 10:50 被阅读0次
我们组里的美国大学生

以前说到美国的大学生,我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好莱坞电影里的镜头:喝酒、吸毒、开爬梯,等等。来美国以后,特别是工作以后,课题组常常招聘一些大学生计时工帮着做温室里、甚至实验室的工作,近距离接触了很多大学生,他们让我对美国大学生有了非常不同的认识。

虽然这种计时工只是短期岗位,我们招聘的时候也是按照正规的流程:发招聘广告,根据简历筛选一轮,然后面试。看简历看多了就发现一些共性:这些大学生工作早、工作经历多。基本所有人在高中已经有两到三年的打工经历,超市理货、收银,麦当劳等快餐店厨房、前台,养老院陪护,饭店服务生,图书馆管理员,等等,五花八门,什么工作都有。同时,绝大部分学生有相当丰富的做义工的经历。

美国的大学宽进严出,大学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即便如此,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边上学一边打工,赚取学费及生活费。美国年轻人经济独立早,这一点看来确实和我们以前听说的一样。

这些年我们前后雇过的大学生不下十几个,这些大学生们大多非常成熟、负责任、不怕吃苦。

多数来应聘的学生从个人简历的准备到面试过程的应对,都驾轻就熟。其中几个学生更是准备充分。尽管网上申请时他们已经提交过简历,面试当天一见面,他们还是马上递上一份打印好简历,有的学生还带了打印好的课程表,以便安排每天的工作时段。

这些大学生计时工大多非常负责任。工作准时到,干活儿不偷懒。有好几个女孩子,干起温室的活儿也毫不含糊,五、六十磅一包的土,搬运、装盆,没当回事,从不抱怨。这个岗位很多任务都是重复性的:几百株的小麦,分株收获、分株测量、分株手工脱粒,都是非常繁琐无聊的机械性劳动。他们都认认真真做,很少有工作时间聊天看手机的。

我招聘的第一个学生梅根是个女同学。刚来我们课题组时才上大学二年级。她妈妈是高中老师,爸爸在一个公司工作,属于非常典型的中部中产家庭,不算很富有,但跟很多单收入家庭比,他们的日子还是挺滋润了。小姑娘看上去纤纤瘦瘦,直直的齐肩短发清爽俏丽。过了没几天就发现她是长跑健将,经常跑10公里赛或者半马拉松什么的。她说家里给她出学费,她自己挣生活费。她非常聪明,学习也很认真,每年都拿很多各种奖学金。我猜她的奖学金基本能付清她的生活费。尽管如此,她还是一周工作很多小时,一方面为挣钱,另一方面为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刚开始我让她做一些温室和实验室最基本的日常工作,播种、收获、洗洗瓶子,配培养基什么的。很快发现她很聪明, 上手快,于是让她主要做实验室工作:提DNA,跑电泳,做分子标记。到后来,我很放心地交给她做很多实验。

记得有一个实验是跑高通量分子标记。高通量就是用机器代替人工,一批就是几百个分子标记。人工要花一年时间,用机器一个星期就跑完了。当然所用的荧光标记试剂比较贵。操作时,各种试剂组合、加样的位置等很有些复杂,而且一旦出错,一批就都错了,所以要求特别小心。我只讲一遍,她就全明白了,后来她完全自己操作,而且最后的结果特别好。负责那个机器的技术员也非常赞赏她。

梅根在我们课题组一直做到大学毕业。之后她去美国中部一个很好的大学读研究生了。她说,在我们课题组的工作经历对她申请研究生非常有帮助。我相信,聪明又勤奋的她,今后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跟她相比,第二个学生伊森的成绩就没那么好,大概只有中上水平。伊森大高个子,性格温和,话不多,稍有点内向,眼神特别单纯清澈。伊森来自一个大家庭,父母各自都有七、八个兄弟姐妹,伊森也是兄弟姐妹六个。伊森的父母经营着一个很大的农场。他说他的父母都是早早自立,到了这一辈,还是一样的传统。他们兄弟姐妹都是高中十年级就经济独立、不依靠父母了。

伊森说他以后会买下父母的农场,但是他现在没有钱买,所以拿到农业经济的本科学位后,计划先做农业经济咨询,赚到一定数目的钱以后再贷款买下父母的农场。这和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思维“父母的以后都是孩子的”挺不一样。

伊森成绩不突出,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雄心壮志,但他的特点是“靠谱”,交给他的事你可以完全放心。有时一项任务比如小麦脱粒,一个麦穗一个麦穗测量各种产量相关的数据,然后手工脱粒、装信封、作标记,一做就是几个小时。我有时觉得不忍心,会问他,这个工作太无聊了吧!他耸耸肩,说,这当然不是最有趣的事,但工作就是工作啊!

伊森认真、细致,从不出错。没几个星期,就把温室、种子室几十个工作环节了解得清清楚楚,自己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工作内容,我几乎不用给他安排工作,真是省心之极。

伊森快要毕业时,我们又招了一个学生接替伊森的位置,他们俩有两个月共同工作的时间。我让伊森离开前尽量教会新学生各个工作环节及注意事项。伊森每天一边教这个新学生工作流程,一边把俩人的工作内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新学生也非常上心,很是听从他的安排。伊森该做事时勤勤恳恳做,该领头时又从从容容领头,不骄不躁,真是最理想的员工了。美国学校教育注重领导能力的培养,内向的孩子也能在该领头时不退缩,这一点也是非常可贵。

梅根和伊森当然是做得很出色的两位,但其他的学生也非常踏实肯干。跟其他课题组的负责人聊天,大家也普遍对自己课题组的大学生挺满意。这些学生当然不能代表所有的美国大学生,但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常常私下感叹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在教育孩子独立、成熟、有责任感方面,这些美国父母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关文章

  • 我们组里的美国大学生

    以前说到美国的大学生,我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好莱坞电影里的镜头:喝酒、吸毒、开爬梯,等等。来美国以后,特别是工作以后,...

  • 我们都在他人的分组里

    随着微信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同学客户家人甚至有一些有的没的人 当你想要发一条无脑的朋友圈时,你就会想客户怎么想,家人...

  • 车友老沈

    学车时,我们组里除了我们两个老师和六个大学生,便是老沈了。 老沈是个老实人,脸膛因为常年在太阳下工作晒成了古铜色,...

  • 公务员热还会持续多久,值得深思!

    公务员热还能持续多久,在中国76.5%的大学生愿意考公务员!?这就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美国,3%的大学生愿...

  • 八月二十四

    for循环可以将数组里的所有值都访问到,下面我们展示下,用for循环访问索引数组里的值。

  • 学习如何爱

    (悲惨的事实警示我们) 有大学生说:“我妈爱我还比不上爱她的那只小狗。”又有美国某高校,一个...

  • 分组里的故事

    偶然听了一期广播节目,其中有一个互动环节,听众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分组截图发到电台官微,DJ通过这些分组,判...

  • 流水账 | 从被叫HR姐姐开始

    大一的时候报了学校的创行(Enaxtus,国际三大大学生组织之一,很棒的组织,嗯),初面的时候感觉很糟,小组里有人...

  • 美国大学生比你想象的还拼!每天课前准备就要花近3小时!

    美国影视剧常给人一种美国大学生活丰富轻松,学生可以边学边玩甚至玩多于学的印象。而事实上,美国大学生活一点儿也不轻松...

  • 负能量不团结

    负能量传播完,心里特别害怕 这不是我的个人感觉,美国的一组心理学学者就曾经对美国的大学生和哥斯达黎加的大学生展开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组里的美国大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gf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