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十

作者: 我的船长 | 来源:发表于2023-03-30 10:55 被阅读0次

正确看待生与死。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有生必有死,这是恒常不变的自然现象。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的生命相对而言是短暂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生命短促,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才更显示了人生的弥足珍贵。如何认识、对待生与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他的生活。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敬畏生命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人生的光彩。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也要有为了崇高目的而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

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司马迁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千古名句说明,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个体生命付出背后的意义。个体生命的长度总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力量是无限的。大学生应珍爱生命、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发掘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大的意义。

正确看待荣与辱。“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规范的体现和表达。中国古人向来注重荣与辱,并通过“知耻”来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孔子提出“知耻近乎勇”,孟子认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管仲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把知耻之心与人的文明程度、社会的治乱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

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荣辱观,明确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界限,坚持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明确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应当反对和抵制什么,从容走好人生之路。

相关文章

  • 【538→思政】课程思政

    思政课,课程思政, 两个不同的概念, 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主次得分清, 不能颠倒。 思政课不能取代课程思政, 思...

  • 【537→思政】课堂思政

    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理论性和实践性, 相结合,相融合。 不忘立德树人, 牢记为党育人,...

  •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周二的线上论坛,高中数学与思政课的学科融合,听了刘娟老师的讲座,没想到理性的高中数学也有温情的一面。听完之后觉得,...

  • 思政

    作为一个关心思政的老师,关心法治进程的老师,我一直不后悔我花很多精力关注这件事情的进展。 我不觉得应该事不关己高高...

  • 101、思政课堂、课堂思政

    这几天参会加《商丘市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有总书记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

  • 三个文旅思政课,一座大众哲学城

    三个文旅思政课,一座大众哲学城 -----一个全民思政课,一个全军思政课,一个学生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三个文旅思政课,一座大众哲学城

    三个文旅思政课,一座大众哲学城 -----一个全民思政课,一个全军思政课,一个学生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不是一回事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不同,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的特点与内容相结合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部分,而非将思想政治教...

  • 秋假作业

    历史提纲 思政 英语

  • 思政课

    怀揣梦想。有梦想才有未来,每个人都有梦,中国梦才有依托。邓稼先隐姓埋名20多年研制核武器、王进喜“宁肯少活20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政》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hq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