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古代有钱人都是三妻四妾,很是快活,这让一些男同胞们很是羡慕。
事实上,在古代对于妻妾是有严格要求的,一般官员贵族允许纳妾,各朝各代略有差异,之所以对纳妾数量进行限制,是为了体现娶妻纳妾是为了“孝道”,是为了传宗接代,并非为了个人享受。这也由此可见传宗接代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位置,那娶不起老婆的人怎么办呢?
“典妻婚”
旧社会的中国女性地位低下,生活异常艰辛,不仅要承担传宗接代的任务,还要遵守三纲五常,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妻子只是丈夫的附属品,这也造成了封建社会“典妻”的恶风。
这个现象最早起源于汉代,到了清代达到顶峰。在古代,吃不饱饭是很多百姓的常态,脆弱的小农经济对未知风险毫无抵抗能力,于是一些生活困难的百姓就会把妻子“典雇”给娶不起老婆的人,帮他们生孩子,而自己也能得到一笔钱生活。
清朝“典雇妻”在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形式。
浙江地区的典妻与租妻
在宁波,典妻双方标明“典租期限及价码”,在媒证主持下,签订契约,一般一到两年位租,三到五年为典,期间生的孩子归“典夫”所有。很多娶不起老婆的人通常就通过这种形式里延续香火。
坐堂招夫
坐堂招夫有种招上门女婿的感觉,但是嫁的可不是女儿,而是自己。通常家中丈夫贫困或者疾病,妻子在得到其同意后,便可以把“典夫”招到家中,收取一定的钱,维持其生活,并为“典夫”生子,这就是"坐堂招夫"。
江苏地区的租妻借妻
如果家中丈夫长期贫、病,则可请人说合,将妻子借或租给无子的男人为其生子,期限一到便可解除关系,相应的“典夫”要到原夫家中承担劳动。租、借的不同就是借妻不离开家,租妻通常要离家。
虽然历朝历代都对“典妻”明令禁止,但是民间恶风依旧不止,尤其清朝放宽了对此的管制,《大清律例便览·户婚》载:"必立契受财,典雇与人为妻妾者,方坐此律:今之贫民将妻女典雇于人服役者甚多,不在此限。"清朝从法律上认可了典雇妻女现象的存在,只要不正式立契标明价钱,同时被典雇的妻女又有劳役在身,这种典雇便为法律所许可。
“典妻”现象不仅是封建社会传宗接代思想夸张表现,也是男尊女卑封建伦理观下女人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女性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我们已经很难去想象昔日那种践踏尊严、颠倒伦理的疯狂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