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第八题设题如下:小说在叙述故事方面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主要从第三叙述人称、对话描写、线索等三个角度组织。
批阅参加考试的885名学生的答案,平均分是3.3分。一边批改一边反思。我们通过这个题目考查学生什么能力?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学生学习什么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此题,无非考查小说文本的特点,有些答案是死的知识,需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新高考的一个方向便是不考死知识。
如果这个题目,学生平时做好笔记,用心识记,不至于得分太少;而事实恰好相反,学生学到高三,已经很疲沓了,脑子不想记忆任何知识。
在现在网络发达、信息迅速的时代,还需要考试这些内容吗?除了考试,谁还会在平时生活中用到?谁还会用这些知识来谋的生活?
我们到底该出怎样的题目让学生去解答?这些题目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化成必需品。正如杨东平所说:“们需要反思究竟什么是学习的关键内容,学习什么是最重要的。”
更多的健康、金融和法律的知识,为成功的生活进行决策和自我控制的知识,是未来必须掌握的;或许不必知道小说的叙述特点,不必知道数理化知识,不必知道地理历史知识。
克林斯在《什么值得教》指出,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就是要“创造一种混合的知识论,把智慧人、劳动者、游戏人结合起来” ,就是打破过去我们传统的教科书的模式,便于学生通过项目制学习、跨学科学习方式,来把学习作为一个探索、甚至是一个探险的过程。最典型的如网络平台、网络游戏等等。这需要一些新的策略,例如鼓励孩子去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培养新的学习素养。例如,学生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让他人去评论、讨论,学习如何改进作品,适应数字世界的挑战。
第二个就是社会化学习,意识到通过社会化学习培养人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意识到“教育中的很大部分正在移出学校,进入学习者能够自由追求自己兴趣和目标的其它场所”。最典型的像比如说互联网平台、网络游戏等等。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未来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满足每一个人的基于兴趣的追求,在一些学校之外的公共平台上可以自我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要培养他这种能力,所谓叫“学校在窗外,他人即老师”的概念,走上社会化学习的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