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止于知足

作者: 石岩磊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9-14 04:07 被阅读205次

被骗止于知足

文/石岩磊

“您好!”昨天晚上有人通过微信跟我打招呼,出于礼貌,我回复了她,“我想给您介绍个项目,肯定对您有好处!”她热情地说道,我对各类推销已具有十分强大的免疫力,只冷冷地回道:“好处背后往往是陷阱,您应该比我更清楚吧!”“我保证没有欺骗您,这是个绿色健康工程,已经有很多人从中受益了,有的人年收入都能过百万……”我已无心再听她絮叨,便迅速地将她拉黑了。

趋利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想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也因此会利令智昏。前几天我看到过一则报道:杭州的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在小区门口碰到个热心的小伙子,扶他过马路、帮他拎菜,后来经常“偶遇”,一来二去就混熟了,还认他作“亲爷爷”,这时年轻人开始向他推销一种投资产品,老教授的警惕性很高,并没有相信,可小伙子反复给他看高回报的例子,老人便有些动心了,最后把家里所有存款都打了过去,但从此那“孙子”就销声匿迹了,他儿子知道后赶紧报了案。

防范上当受骗的最好办法是不贪便宜。骗子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许以小利然后挖大坑,犹如钓鱼一般,总会先在钢钩上安放些饵料。现在的骗术更是越来越高明,行骗者会打亲情牌,组织各类义务讲座或活动,并不时送出小礼品,“工作人员”嘘寒问暖俨然是亲人,看似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比儿孙还会体贴人照顾人。可一旦他们得逞就会人去楼空或翻脸不认人,虚伪的面具下面掩盖着吃人的狰狞。

不贪小利大多是吃亏磨出的老茧,也可通过内心的修炼绕开坑人的深井,这便是看淡名和利。常听人说要放下名利之类的鸡汤文字,有的还借用佛家用语要“四大皆空”:空名、空权、空利、空色,我们真的可以如此潇洒吗?柴米油盐一日用度,哪样离得开花费?没有一官半职的,如何让人瞧得起?不混出个名堂,脸上岂会有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怎能阻挡对异性的倾慕?应该放下的是对名、利、权、色的执着,不过分沉溺于其中,也即看开一些不去强求罢了。

我对各类诱人的赚钱良机不感兴趣,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满足于现状,或者说是没有太多的物质渴求。知足不仅可以常乐,而且会使人有所超脱,不羡人权重,不慕人钱多,不嫉人名盛,不妒人艳福,如此便怀有了一颗平常心,恰如披上了防晒服,自然会阻挡住骗人之术,即可免得皮肉被紫外线灼伤了。

        2018.9.13

被骗止于知足

相关文章

  • 被骗止于知足

    被骗止于知足 文/石岩磊 “您好!”昨天晚上有人通过微信跟我打招呼,出于礼貌,我回复了她,“我想给您介绍个项目,肯...

  • 生活止于知足

    双十一,坚决不剁手,越来越觉得,生活就是可以精简过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因为打折买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 上当

    被骗了一次 又被骗了一次 愚蠢如我 也想过的更好 不知足如我 没本事如我 都想过得更好 哪怕再次上当

  • 思考是考虑的更多

    读书必须思考,加上想象的翅膀,其乐无穷。人生没有遗憾,自己知足,一生无悔。 人生不止于不悔,还要做...

  • 利用与被利用

    愚拙的,不屑去骗,也甘于被骗;机灵的,不甘被利用,也时常去骗。“骗”,不止于欺骗,也有获取信息,掠夺物品。 身边就...

  • 幸福,只需要一点知足达观

    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的心态而已。在《大学》中说道:“止于至善”讲的就是人应该学会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

  • 感谢简书

    感谢简书平台终于发表了提,使所有参与简书平台写作的友友们,不止于陷入被骗的旋涡里。也请骗子们有所良心发现,别来扰乱...

  •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种对待事物的心情,大学中说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达到最理想的境地,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这...

  •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止于敬 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 我的

    我的爱情 止于金钱 我的生活 止于平庸 我的诗歌 止于陋识 我的梦想 止于现实 我的生命 止于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骗止于知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dn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