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乎每位孩子的家长都知道一句话: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人们从幼儿园开始追逐名校,一路追过去,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甚至只认清华北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不输在起跑线上,还要一路领先跑到终点,于是才有了越来越昂贵的重点名校,天价的学区房,满世界的各类辅导班,铺天盖地的教辅资料,教育市场之红火,在中国经济低迷的新常态下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教育这个市场里捞金的资本都发财了,各位家长在巨大的付出之后,有没有真明白孩子们的起跑线在哪,终点有没有奖杯和鲜花?
大数据:
2006年小学生入学人数1729.36万
2006年小学入学的孩子,2018年高中毕业,2018年参加高考人数975万(假设全部为应届生)
2018年985院校平均录取率2.04%;211院校平均录取率6.16%
2018年一本院校平均录取率:14.41%
2018年本科院校平均录取率:45.71%
从小学入学到高考,44%的人被淘汰;
从高考到大学入学,如果标准是985.211大学的话,参加高考的975万人中,91.8%的人被淘汰,
如果标准是本科的话,参加高考的975万人中54.29%的人被淘汰,
也就是说,对于2006年全部入学儿童来说,2018年上985,211大学,上一本,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胜率不足10%(以2006年全部小学入学人数计)
如果加上二本包括全部由三本变身的二本,胜率也不足30%(以2006年全部小学入学人数计),这就是客观存在。
但几乎所有参与竞争的人都认为,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干掉别人进入大学。
对这样一个小概率事件,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相信自己的孩子能中奖,也必须中奖,这就是人性,就算在胜率更低的股市(1胜2平7亏损),至少有超过60%的人认为自己能赢钱。
在一个胜率确定的游戏中,大家共同努力只能提高获胜的难度,不可能改变获胜率,这是基本常识。
在这样的胜率中,如果你家孩子是天生的学霸,是那种以考试竞技为乐事,以学习为乐事,那你是幸运者。其余的家长们不能指望孩子再努力一点就能获胜,因为所有想中奖的人都这么想。家长还真就必须有点独门绝技。如果靠打骂抱怨严格管控陪读做饭培训班孩子就能胜出,这手段所有的家长都会,凭什么你家孩子胜出?家长应该想的不是你的孩子如何战胜其他孩子,而是你如何战胜其他家长。
无论如何,好教育的目的一定是惠及大多数而不是淘汰大多数,竞技教育不是好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