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阴
要不要 没 收 孩 子 的金庸书
一
题目的徘徊性、模糊性,便知这是一个两难而棘手的问题,甩不掉地纠结于心。曾力挺金庸的我,也犹豫了。他爸态度绝决一一没收。家中的小金粉一下子被挤到外围而凝冻。孩子更是被迷茫,困顿裹卷,不过就是看本小说,至于视为洪水猛兽嘛!
要不要没收孩子的金庸书他爸的态度缘于:有一段孩子在班上喜欢以武会友,常载兴而归,毕竟胜者为王嘛。父亲常疾风暴雨地数落过去:叫你不要看武侠小说,你不信。一天都泡在血海深仇、腥风血雨中;满眼都是冤冤相报、恩恩怨怨,时时都在飞檐走壁、刀光剑影,被沾染了怎么办。随后,又把茅头指向我,叫你不给他买,你不信,现在好了吧!这个说法,至今我依然无法认同,那浩然正气,侠肝义胆,除暴安良,义薄云天,英雄气节又安放何处?
我有些许反对是孩子对金书的兴趣,已到了痴迷的程度。如若对书中某个英雄膜拜,对那个帮派艳羡,对那道武学起敬……那不算真正的痴迷;不问老先生书的内容,不看出处,只要听说是金庸的,只要手指触摸到金庸二字,就兴奋莫名,浑身舒畅,这种痴迷又上了一个台阶。反对的最根本之因是看的时间太长,看金之书二年有余,形成了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拉锯战,然而没半点疲惫,厌倦。每每拾在手便如"这个妹妹我见过"般的陌生、熟悉而欣喜!这完全违背了我让他看金老先生书的初衷!
二
孩子开始并不知道金庸这个人,自然便不知金庸的书,是我把他带上金庸之路的。最开始缘于我看了育儿专家尹健莉的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文中讲到她对阅读的看法:只有读得足够多,才能接纳得足够好。否则即便是一本好书摆到面前,也不一定能识别出来;即使读过了,也不一定能理解。在阅读上,没有量的积淀,就难有质的飞跃,并且特别强调阅读要多、杂。她也让女儿看过《还珠格格》,当时我就心动了,认为金之系列分量远胜于《还珠格格》,是一个更高的层面。专家都如此笃定多看、广看,那一定是十二分正确呗!于是萌生了让孩子看金庸之书的想法。
某日又见一文学家讲到孩子看书的段子,他也赞成看金庸之书,他孩子看金之时与我孩子一般大小,看完后阅读量大增,孩子自然过渡到看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这个理由完全击中了我,我正愁如何让孩子看历史书呢!
再说金庸的书是通俗小说里的经典,经典里的通俗一一这也是的我浅见,呵呵呵。于是,我够着胆给孩子买了几本书。那时,他正读三年级,已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无论是漫画,绘本还是全文字;无论是儿童文学,还是名著的简缩本,已看了一摞摞。
当第一次读到金书时,他的语言系统完全崩溃,只一味地唠叨:“居然有这种书,太好看了,真的太好看了。谢谢,亲爱的妈妈。"话音一落,脸上已被他小嘴啄了一下。哈哈哈,用个小吻贿赂我。
每每读书时,时而哈哈大笑,时而锁眉凝思,时而比划比划,时而呆若木鸡,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口若悬河。出去旅行带本金书,在高铁上酣畅;同学来家玩,几分钟后就把同学推到金庸旁,好自己一睹为快;有人邀约吃饭,金书立刻摆上桌;上街买东西,在空暇立刻瞄上一眼。坐着看,站着看,放学看,上学看,饭前看,饭后看,睡时看,起床看,闭眼想书,睁眼找书……甚至一度放弃了喜欢的所有的电视节目,聚万千精力于金书,金书是一道护身符紧贴于身。
他的世界太小只有金庸,他的世界又太大全是金庸。其他书已束之高阁,就连曾读过无数遍的《老人与海》也成了金书皱褶里的微尘。看了《射雕》看《神雕》,看了《天龙八部》看《笑傲江湖》,看了《雪山飞狐》看《书剑恩仇录》,看了《鹿鼎记》看《连城诀》,看了《倚天屠龙记》看《碧血剑》,看了《侠客行》看《飞狐外传》……买了一本一本又一本,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整整看了二年有余,他满心满眼皆是金庸,唯金庸是瞻,唯金庸是拜。
在翻来又翻去中,黑色书壳已剥落得一些发白,梭角处已露出白的裂缝,书页已打了皱,页面已磨破了皮,边角已沾着太多的唾液,书里夹着手指的汗味……二年的翻阅书犹如承载了二十年的岁月,二年的岁月书仿佛经历了二十年的苍桑,书真的是旧了,白了,破了……
要不要没收孩子的金庸书有时,我会问他“为什么如此喜欢!"他说不出道道,问多了就会说:我看书时,妈,你不打扰,行不?暇时问起,高兴时会调侃: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这回答苍白却有力!我问他还要看多久,他说:不晓得。
开始,我有些许的淡定,心想看就看呗,看完了总不会再看。于是构设看完金庸后,看《明朝那事儿》的情景,加之我也喜欢这套明事,自然就买了一套放在书柜的黄金地段,触手可及,可是一切都真成了构想。孩子只看金庸,看了又看,看来又看去,他小小的心脏里塞满金书。
三
看了二年后,我决定和他好好交流一次。
“幺儿,下学期就是六年级了,为了解更多知识,拓宽知识面,要么也看看其他书吧?!"
"为什么?"他紧锁着眉头问
"金老的书看到点了,还有比金书更好看的!要不试试。"我快速补道。
“好嘛!"虽极不情愿,但毕竟算是答应了。
于是,我点开百度开始进行地毯式地搜索,十岁孩子喜欢看的书有哪些?《哈利波特》《追逐的少年》《寻找鱼王》《阁楼里的密秘》《福尔摩斯全集》《神秘岛》……这些书在一段时间里的确把他从金书里抽离了出来。趁势我就把金书全部装箱。想想这真是一个潦草的告别,谁料想日后会有一个如此隆重的弥补。
可是,那股劲如电光石火般,新书已尘封。三天二头地追问:妈,你把金庸书放哪儿了?"瞄我一眼后接着说:“我只问问,不看。"我知道他的小心思,想直断他心头之念,笑着说了个比较远的地一一学校办公室,反正这个回答一时半会是印证不了,重要是书在他处够不着。
没有金庸的日子,似乎是无聊的,甚是平庸的。在百无聊赖中,孩子顺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口中却念念有词:“还是没得金书好看。妈,你到底藏哪儿了?"后来对其他书的味也越来越淡,淡得几乎嗅不到。
后来的后来,改了兴趣之向一一爱上了折纸飞机,在网上买了一本折飞机的书,买了A4纸、剪刀、尺子。那些日子天天弄:撕边角,折对横,削机翼,剪机尾,压机头……乐此不疲,折了几十种不同类型的飞机,从家的这头飞到那头,从窗内飞到窗外,在高处俯冲入地头……我以为金庸已在生活中模糊。孩子天天坐着看书腰圆了,背宽了,度数增加了,我实属是看不惯,他能活动活动筋骨,自然便是最好不过的了!一股折飞机的热潮在班上掀起,于是成立了各大飞机门派,他是昆仑派的掌门,帮中几名弟子,均用金庸小说里的名字而命。金庸在生活中满血复活。
折了二个月左右,飞机热潮消散了,生活又绕到金庸:妈妈把金庸书带回吧,我真的好想看。嘴里碎碎念:
金庸书有什么不好?要历史有历史,要哲学有哲学,上写天文下描地理,棋琴书画齐上阵。
我最喜欢的金句:蛋大生鸡,鸡大生蛋,既有其生,必有其死就出自金书。
有天我说"见到骆驼说马背肿"的谚语,你和爸爸哈哈哈大笑,问出自何处。平时你老追问我讲的"齐人有一妻一妾","吴三桂陈圆圆","金国踏遍宋地"……这些故事从何而来。那天我背的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背完后,你惊奇追问怎知此诗,现我全告诉你,它们統统来自金书。(其实诗的出处有争议)
你有时问我最喜欢哪个人物?是憨厚的郭靖,还是悲情的乔峰,是豪情外放的令狐冲,还是黯然销魂的杨过……我都喜欢,他们武功盖世,侠肝义胆,是民族英雄……
他说的这些理由我有些触动,但却并没真正打动我。对于读书有一个特著名的论段“读书如吃饭,你还是个 孩子的时候 ,你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 长成 为你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因此,无论看什么书,都会给你或多或少的滋养,我们伸手抓空空如也,但在某一节段,某一时间点,自然散落于你的眉宇间,甚而衣帽处,不只是金书才有的功效。所以我并没有开箱取书的意思。
四
今日,我看了余秋雨在《祭笔》中对笔的炽热,一下点化了我:
余老说:人的一生会触碰到很多物件,多得数也数不清。对我来说,最重要的物件,一定是笔。我至今还没有用电脑,一切文字都用笔写出,被出版界誉为稀世无多的“纯手工写作”。会不会改变?不会。虽然我并不保守,但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总需要守住几份忠贞,其中一份,就是对笔。"
这段话真的戳中了我,孩子如此痴迷金庸之书。这种痴迷,带有一种非功利的盲目性,正是这种可爱的盲目性,使文化在实用之外还拥有大批如孩子般忠诚的守护者,不倦地吟诵着。孩子说不出理由,痴迷不需理由。
我甚至认为,金书不知怎么撞到了孩子心灵深的某个层面。这个层面好像并不是在他的有生之年培植的,而要早得多。如果真有前世,那孩子一定是去过桃花岛,住过绝情谷,奔走于大漠,驰骋于草原,钟情于古墓………哈哈哈!
那一天孩子踏入后再也不愿意出来了,觉得比他出生的房屋和现在的住舍还要亲切。他在金书里独个儿磨磨蹭蹭舍不得离开,或许只在信守前事的一个物件,并且终将带着前世的嘱托和温热继续坚守。
他现尚幼,不懂什么是信守物件,语言的匮乏也难以言语自己的至爱,只好用行动挡在前面作为宣传,明示对金书的坚守。他能否守住一生,并不重要,只要守住了一段岁月,守住一份纯粹的心境就够了。我不求他把金书的阅读做认真,做彻底,做深刻,但求就喜欢而喜欢,纯粹才直取文学真实的本义,无目的性的阅读才是大结构文学的魁力。
每每见金书,就让你骤然生动了起来。也许是金庸的书开了一个边门静待着,于是就有了你与金老的不期而遇,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换来今世的默然对唔,隔空呼唤!趁年幼,记住这份美好,感受铺陈于心的情愫,体会英雄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如一天一地款曼的平适的波泛于心间。等老了,在阳光倾洒,微风甘甜的日子,想起这些,就如暮年的老者呼唤妈妈一样让人不能不动容。
我仔细拾掇,在心里找寻我的物件是什么?伞,放门角的塑料袋;鞋,洗得泛黄的尬意;大白兔糖,躲衣柜底角的俏皮;发卡,留在耳鬓的闪亮;三角耙,咬在嘴里欲咽还烫的熊样……昔日记忆中定格的画面重现时光,似乎什么都没有,却什么都在里面,一切的一切都以为过去了,其实一切都保持着温度,一切温度都牵扯着记忆,一切记忆都呼唤着亲人,一切亲人都留存于心底。
五
昨日,我和孩子商量过了,每天留二十分钟看其他书,剩下的就扔到金庸书里去扑腾。我不想成为你信守物件的牵绊者,更不想等你老了,如虫蛀的枯木桩,心空无物,仅留白蚁的蠕动惶恐而苍凉。
孩子看吧,买吧!再买吧,再看吧。一生总得有份信守,守住金庸书也不赖,为什么非得是《鲁滨逊漂流记》式的名著。哈哈哈哈
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四十年后……为自已今日的痴迷打CaLL,为童年呼唤!
土 豆
2018年3月8日
要不要没收孩子的金庸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