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天性

作者: 离默 | 来源:发表于2022-01-03 20:07 被阅读0次

          书中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圣者在河边认识了小男孩,那个小男孩家庭贫困,父母早亡,每天只能做牧童的工作来为两个弟弟妹妹维持生机,在印度中他们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因为他们做的是最脏的工作,所以不能接触高层次的人,否则被接触的人便会被污染身心。那位小男孩生怕自己污染面前的圣人,慌张着想要离开,但说时迟那时快,圣人立刻拍上小男孩的肩膀并去安抚他,小男孩在于他的交流中发现他是如比的慈悲、善良,便很愿意与他交朋友,每次来到这里看望圣人,圣人都会让他先喝水,把别人供养的饭团分享给他,这让小男孩受宠若惊,但十分幸福。

          每次读到这里都让我特别感动,因为那位圣人完全不在乎小男孩的地位,也不觉得之间有大人和小孩之分,而是平等地对待他。也许是因为逐渐地步入社会看到很多充满利益的眼睛,也许是初中时因为排名而受到徘斥,在偏见之中生活的我十分与小男该感同身受,每个人都喜欢被尊重,被真诚相待,这会让我们更能体会自己的美好。不光是这种感动,昨天去图书馆吃饭,也被那饭菜的味道所动容。

    就是它

        试想这一碗盒饭,就有很多人的心血在里面,有洗盘子的人,有折菜的人,有做饭的人,这些人的付出,才使得我有个丰富的午餐,15块钱就买下它,使在愧对于他们的付出啊!我总是容易被感动,升起感恩的心,这种心态的快乐与世俗的快乐相差甚远,品味这种感恩的快乐,会有一种力量灌满整片心胸,仿佛全身都充盈起来,尤其是那颗心有一种吃饱饭的感觉,安下心的感觉。那种感觉满足到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安静地享受那份爱与幸福。

          我想,既然我们会因为感恩或者付出而快乐,为什么不干脆让自己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做真正的自己呢?我想现在很多的家庭都强迫孩子学习,从会认字起便教育他们单词卡,学习看文字书而且上各种兴趣班,小孩子本应该在草地抓西瓜虫,找蚂蚱;或者与其他小孩子一起去外面玩耍,但现在在外很少看见有活泼的影子了,每次遇见小孩子,无非是背着比他们还大的背包,顶着帽子去补习班;要么是抱着一个手机在那里玩游戏,对周边的一切事物再也没有兴趣。我已经很少能听见纯真的欢笑声了。

          还记得小区里有一个我很要好的朋友,每次出门总能望见他为了补习班跑出跑进,他很想跟我玩,却一次一次被补习班错过了,望着他们迷茫呆滞的脸,我十分无奈,这种不顺应天性的行为就好像强迫不让这种巨大的力量释放出来,最后不知道如何运用就扭曲成了压力,没有想象力和创力,活生生地像机器人一样学习,毫无生气,没有丝毫热爱学习,我想人的压力焦虑就是因此引发的吧。

            天性是人之自然流露,为什么要堵塞它,去做违背自己的事情呢?就像我们违背大自然,必然会遭遇地震和洪水,不好好爱护大自然,顺应大自然的天性去保护它,我们只会在灾难中遭殃。

            书中圣者和小男孩最单纯的友谊,互相真诚以待,为对方付出,他们反而越来越快乐自在,我们的天性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找呢?我想答案就在吃一顿午饭里,就在圣者分享给男孩的饭团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之天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wx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