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浅秋文学
东江湖龙溪印象<四>

东江湖龙溪印象<四>

作者: 张读立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23:30 被阅读394次

        讲到奶奶必定会讲到我的叔伯和姑姑,在这份亲情开宴时,我只能按顺序排列;我大伯按礼是过寄给了我爷爷的哥哥,但这个家一直是个整体,大家庭相互维持,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隔阂。

      大伯二零零八年正月,雪灾时去世,无疾而终,享年八十四岁,到如今已经过去十年,在我的印象中只留下许多画面,这些画面感只要一提到他就会从大脑中呈现出来,在眼前来回愰惚。

        记得有一次邀我陪伴他去村上的林场,邀请不乐意的情况下,打了一手漂亮牌,忽悠林场的井里有只会唱东方红歌的大石蛙,是北京带回来的,我当时还小没有长后脑,信以为真,大雪纷飞陪着他去了一趟山里林场,这种中国玩笑开大了,到了林场后我用竹篙把那口井搅浑了也没见到那只会唱东方红歌的大石蛙,后来解释为在洞里冬眠;现在想起来都憋不住笑。

        大伯牛高马大,在村里属个子最高的一位,屋背犁田的图面最深刻;头戴朽沿草帽,身穿花白汗衫,“地”蓝色裤,被泥水溅成;腰系一根苧蔴绩的裤带,属自己制造;裤管撸在膝盖上,右手撑着耒耜,左手握根小竹枝条,嘴上不时发出“吼,吁”指挥牛的声音,牛听不懂话时也骂牛“尨锄!老虎背地咯”,甚至把竹枝在牛的左右晃动,威胁不听话的牛,若实在骂不到,恐吓不了也真抽,牛在前奋蹄,低着头卖力地拖着沉重的犁铧,到田埂上带着羁的牛一百八十度回转,大伯提起整个耒耜插入泥中又往回犁;如果我能画出这股韵味,这张图的落款就叫“双牛耕田图”。

        第二个是形象画面,聊到形象大众一般会想到英雄人物,公众人物之类,刻意去塑造,我大伯不用装扮;头戴斗笠,天晴遮阳,下雨避雨;一年四季内穿褂子,外面披一件灰蓝色涤卡布衣服,裤与衣服色泽相近,长期撩着裤脚,一只撸小脚上,另一只挂在脚踝下,后面看裤管全是褶皱,肩扛一柄锄头,一副完美的老农形象。

        为生产队去龙溪铁木社打錾子,用于冬天烧石灰打石头,印象中记得是錾子在炉上煤火中烧红后,小师傅也未到,于是大伯拿起大铁锤帮师傅锤打起来,刚开始还觉得是帮下手,小师傅一直未来,干脆脱去上衣,露出铜色的上身,强劲的肌肉在锤打中颤动,在师傅的示意下,用力把锤抡起来,錾子在铮镫上被大锤锻的火花四溅,师傅用铁钳夹住錾子住旁边水池中一送,“呲”的一声熄了火,錾子上漫漶着水气,弥漫着小小的铁匠铺。

        当然不止这三个画面,但这些画面很接地气,都是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不知道的人认为他不过是位普通农民,也对,但他是本村从农民中选出来的农民领袖~村支书,对上级赤胆忠心,说一不二,对下级关怀备至,体恤有加;多年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是站在农村最前沿的好党员,好干部。

        大伯来资兴开会坐不得车,徒步六十公里来回,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催生这种动力?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指导他在前进?我不能切身体悟这种崇高的境界。

        大伯生下五个儿女,历经坎坷,他言语不多,文化不高,深知沉默是金的人生哲理,懂的自己真正信仰,为人处事能把握分寸,是我们大家族的榜样。

        谈及我的二伯心很沉重,忧伤;人来到这个世上就象到快餐店里买了一份盒饭,老板送了一份汤,二伯就象那份送的汤,他出生一九二六年,一岁多得奶痨,跌入火龛,无钱医治,双目失明,他活到九十三岁高龄,无疾而终,他勤劳的一生简直就是个勉志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他的一生应该有一双慧眼在指引着方向,性格粗犷,力能举鼎,记忆超群,听力尤佳,一身肌肉,宛若铜铸,这样评价他似乎有点欠缺,我懂得事后的记忆中,他就是我最接近身边的英雄。

        不到四十岁便与大伯分开,另启炉灶,没日没夜地为营造自己的新家,立下了汗马功勋,那幢至今还矗在打子垅店喃的老屋,便是一块不朽的勋章,当时他受尽了磨难,为三个弟弟共筑了一套房,他的付出在他黑暗的世界里闪出一道光芒。

        他的一生就好象是一把坚刃的刀,一直在世上磨,时刻锋力无比,除了那双失明的眼睛,任何事情都不比别人差,家中挑子,劈砍,种菜,喂牛,养鸡,做饭菜,队上包猪场上的柴火,上街赶集做买卖,只差一双翅膀让他飞翔。

        一九七二年,因为屋的宽敞,衡阳铁务局到我家乡砍伐铁路上的枕木住在他那里,一群二十几个,年轻力壮,很是随便,一天两人抬根松枝放在门口附近,害得他差点摔跤,他箍起松枝立在屋檐下,这一举动令人惊讶,一下在伐木工人中传开,无几人信,一毛头小伙子想试一下他的力气有多大,用锄头把抡过来,他似乎看出来意,抢过把子,一头顶在地上,右肘在锄头把中间一用劲,只听“啪”的一声,那榛木把虽未断尽,但把旁边看热闹的人看得目瞪口呆,至此伐木工人个个乖乖地守规矩。

        吃亏是福,每年过年时那块磨基本由他推,全村人磨糍粑浆,豆腐之类;队里猪场上包柴火,从来未断过柴,队里包养牛,天蒙蒙亮便挑回来一大担草料,只要会的,谁吱一声便答应帮忙。

        店喃砌房子没有一根木料没经过他的手,母亲说他无怨言,只求母亲买酒给他喝,十分珍惜自己付出的心血,那片土地凝聚了他多少青春和时光。

        记忆力在我出生那年,站在县革委会的主席台上,作为县里的榜样,一口气背诵《老三篇》和《毛主席语录》。

        父亲讲他打草鞋卖,大叔讲他能抓到溪里的石蛙,这一切的一切是一个常人无法想向和做到的;年老搭帮政府住进敬老院,一直想念着他的店喃,他逝世后,我们大家族把他安放在西山,他的灵魂属于那份土地。

       

     

       

       

       

相关文章

  • 东江湖龙溪印象<四>

    讲到奶奶必定会讲到我的叔伯和姑姑,在这份亲情开宴时,我只能按顺序排列;我大伯按礼是过寄给了我爷爷的哥哥,但...

  • 东江湖龙溪印象<一>

    湘南南部的南端,明朝时订为二都的地理中,由雷连十二峒和沤江浙水构成;浓溪峒在雷连十二峒中是条最长的峒,上世...

  • 东江湖龙溪印象<三>

    我的奶奶一九零五年生于龙溪秋木田,十五岁由父母包办嫁到打子垅,嫁给我爷爷成了我奶奶,爷爷当年二十八岁,门当...

  • 东江湖龙溪印象<二>

    厅堂深不过八米,宽四米,踏过老木门坎正三米,有一天井,四水归一,也是留给子孙展翅高飞的出口,左右巷道通向各...

  • 东江湖龙溪印象<十二>

    国人在饮食菜品上最大的消耗属猪肉,老家打子垅当时归集体所有制,生产队猪场办在我老家的半山腰,猪圈用泥砖砌成...

  • 东江湖龙溪印象<五>

    两位伯父尝尽了人间苦难,幸福的生活刚开张,人生却在寿命的期限中打了烊,子孙们在缅怀的同时,依然传承和发扬着...

  • 东江湖龙溪印象<六>

    母亲回忆我出生时一身黄毛,缺乏营养,丢到小猴子堆里也分辨不出谁是谁;好可怜,更可怜的是三个月后,母亲因为工...

  • Mybatis中特殊符号转移

    1. 写法1 原符号替换符号<<<=<=>>>=>=<><>&&'&a...

  • test

    <script>alert(1);</script>

  • 无标题文章

    <script>alert('hello’);</script>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江湖龙溪印象<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ae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