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一位朋友那儿听说了家中老人离世的事情,以及对家中成员产生的影响。
当我尝试施以宽慰,发现有必要提醒朋友以及阅读此文的有缘人,两点重要的思考。
一项重要的人生命题,和一种重要的社会现状。
一、重要的人生命题:死亡与无常
朋友的爷爷身体一直还不错,生活能自理,却在一次意外跌倒后不久去世。家人措手不及,沉浸在震惊与悲伤中,许久走不出来。
在许多人的日常思维里,总是觉得意外和死亡,是电影或新闻报道上的东西,离自己很远,因而从来就缺乏对死亡与无常的思考。直到亲密的人死得很痛苦,或受到绝症折磨时,才会去观察我们的人生,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摘录蒙田关于死亡,著名的一段话: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到我们,即使我们就像是在一个可疑而陌生的地方不停地转头设防。如果真有什么方法可以躲避死亡的打击,我将义无反顾。但如果你认为可以幸免一死,那你便是疯了。
人们来了又离开,忙忙碌碌,吃喝玩乐,却不提一个死字。一切都很美好,可是一旦大限——他们自己的死亡,他们的妻子、儿女、朋友的死亡——出其不意地抓住他们,他们就毫无准备,任由情绪如狂风暴雨般征服自己,哭个死去活来,伤心欲绝或垂头丧气,怒不可遏!如果想逐渐挣脱死亡对我们的最大宰制,就要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让我们揭开死亡的陌生面纱,熟悉它,习惯它,随时想到它……我们不知道死亡在哪儿等待着我们,就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学会怎样死亡的人,就学会了怎样不做奴隶。
这段话说的是无常,死亡的必然性,以及我们需要学会正视死亡。
这是很大的话题,在此仅仅是作为提醒,如果愿意,可以推荐读《西藏生死书》、《正见》。
二、重要的社会现状:老龄化与临终关怀
中国人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现在老龄化加重,现代医疗水平让人“赖活着“的能力也增强了。什么是“赖活着“,我听说过一种喉癌,大概是针对喉部化疗。有人在被诊断患喉癌,如果不化疗,活不过三个月,最后选择化疗,确实是再活了几年,但是化疗之后导致舌头失去味觉、口腔失去吞咽能力、双眼失明,这几年承受了无法想象的非人的痛苦,而且在亲人和医院严密的监护下,他并没有机会去选择,哪怕承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这样的“赖活着“,真的好吗?!
另外一种临终关怀,是好好活到终点,不纠结生命的长度,而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坦然迎接终点。但这并不容易,因为死亡这个命题会被很多社会伦理、医生职业伦理等绑架。这也是为什么对死亡的正见,是临终关怀的基础。
有一本书《最后的告别》,很好的阐述了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所谓的勇气,就是认清我们无法控制结局,但我们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对待老人或病人,除了安全和长寿,还有维持人生意义的根本。
所以我也推荐朋友们去读这本书,这些结合在一起,若有领悟,对无常、死亡应当更加坦然,对未来亲人的老去和临终关怀也应当多一层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