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桐城掌故】良弼桥上难知县

【桐城掌故】良弼桥上难知县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2-20 10:07 被阅读0次

桐城东门外的良弼桥(即今之紫来桥),是夏夜纳凉佳处,每到夜晚,这儿便聚满了纳凉的人群。

一年夏夜,一位秀才来到桥头乘凉,忽然传来鸣锣喝道声:“县太爷到,桥上闲人快快闪开!”这位秀才从不趋炎附势,虽然看到一班衙役提着灯笼,簇拥着一乘官轿来到桥头,但他仍然站在桥头纹丝不动,心想一个知县如此威风,非得难为他一下。待衙役前来要他让道时,他让衙役转告知县:“我这有一小联,对得出,我就退避三舍。”接着,便念出上联:

“良弼桥上乘凉,凉到三更凉毕。”

那衙役如此这般地禀告了知县,知县想了半天也未能答出,只好吩咐衙役打轿回转。

进士出身的知县,一向恃才自负,自从听了这位秀才出的上联后,时常想着对下联。

第二年夏天,他与同僚路过吕亭驿,恰遇暴雨,只好暂避。下到天快黎明时才止的大雨,使避雨的知县受到启发,终于对出了下联:

“吕亭驿中遇雨,雨至五鼓雨停”。

他高兴地派人将下联送给了秀才,秀才看后,觉得知县的下联对得十分工整贴切。自此,他们结成了文友。

相关文章

  • 【桐城掌故】良弼桥上难知县

    桐城东门外的良弼桥(即今之紫来桥),是夏夜纳凉佳处,每到夜晚,这儿便聚满了纳凉的人群。 一年夏夜,一位秀才来到桥头...

  • 随处体认诲弟子 书院论坛总挂怀

    【王阳明传略】139 嘉靖六年(1527年) 三月,魏良政来绍兴问学,并带来了哥哥松阳知县魏良弼的信。王阳明给魏良...

  • 【桐城掌故】桐城轿联趣说

    桐城素为文化发达之乡,旧时男婚女嫁,盛行轿联。轿联一般由男方出上联,发轿时贴于轿门,女方对下联。按时俗要求,男方出...

  • 【桐城掌故】师生席间巧对联

    从前,桐城有一儒生应进士试,中榜而归,名动乡里,应酬招待,延宕数日后,才去拜望授业恩师。 老师见弟子来拜,便备菜置...

  • 桐城八修县志

    自明代中叶迄今,桐城先后八修县志。 一是明弘治三年(1490)《桐城县志》,2巻合订本,38目,知县陈勉主修,儒学...

  • 【桐城掌故】方舟戏诗吐真情

    清初,方苞以韩欧之才,成为一代文学宗师。殊不知,方苞幼时,为其课读启蒙者,却是他的兄长方舟。只不过方舟以耕读为业,...

  • 失望

    当我的思想一路狂奔 山和水绵绵延延,千里万里 人们总是习惯于遐想,热衷于想像 良弼桥上已经磨得光滑如玉的花岗岩石条...

  • 【桐城掌故】戴名世异乡遇知己

    戴名世(1653一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南山,遭祸后人称“宋潜虚”,清代桐城人,文学家,桐城派始祖。 康...

  • 【桐城掌故】戴名世过目成诵

    戴名世自幼聪明好学,但因家贫无钱买书,只得到处借阅。当他得知同里潘木崖先生家有万卷藏书时,便前去借读。 潘老先生也...

  • 左右逢源

    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清稗类钞》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末年,陈树屏做江夏知县的时候,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桐城掌故】良弼桥上难知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ls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