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强大之路

作者: 梨涡小篆本尊 | 来源:发表于2017-04-02 07:40 被阅读54次
    楚国的强大之路

           世人皆知,秦始皇扫六合前的“国际格局”主要是由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分割并立。在这七个国家里,实力最强大就是齐国、秦国和楚国。

           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齐国的强盛主要是沾了“周师齐祖”姜子牙的光。当年姜太公辅佐周武王成就大业,以首功被分封到了齐国。通过实施一系列发展工、农、商生产的政策,齐国就首当其冲成为了当时资格最老、实力雄厚的诸侯国。而地处西陲夷地、文化底蕴薄弱的秦国“后来居上”,是依靠了“商鞅变法”,尤其注重“法治建设” 和强调“人才招揽”,才会在短时间内走向强大。

           楚国呢?它曾作为战国七雄中唯一一个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又是战国初期和中期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通过什么途径声震春秋和战国的呢?

           首先要从上古时期说起,楚国先族早期僻处南方,生产落后、人文贫乏,且风俗习惯异于中原,故被贬称“南蛮”(南方土著),楚族长期遭受着夏朝和商朝的奴役和压迫。直到首领鬻熊归附周文王,扶助其灭商建周,方生存情况略有好转。周武王灭掉商纣后,却对楚族有了“兔死狗烹”之意,被鬻熊之子熊丽觉察,便率族人举部南迁,暂时避栖到睢山与荆山之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周成王时,方封鬻熊的后代熊泽为楚君,建都丹阳,位列诸侯,始有楚国。

           楚人由于长期受着王室和中原诸侯各国的歧视和排挤,兼于不甘身份的卑微与文化的落后,在有了合法的势力范围后,加上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不断扩大疆土、累积财富、扩充军力、增强国力。到了春秋时楚庄王在位期间,竟然 “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一跃成为当时黄河以南的“超级大国”;而到春秋末期,各诸侯国对楚国无不畏服,小国要前去朝拜,大国也要与之结盟,楚国几乎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它的版图东临大海,南抵五岭,西包巴蜀,此绕颖洄,在战国诸雄中,国土面积最大,国家人口最多。民间曾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传闻,意谓秦、楚二国,最后要有一个具备一统全国的可能。

            这除了靠楚国的历代君主勤政不息、励精图治外,也要联系楚国创造出了民风强悍、极重气节的国民风气和浓重的凝聚力。楚国之所以能从一个受歧视的蛮夷部落发展成为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有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楚人能长久的保持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忠君爱国和不断开拓的创业精神。

           古人曾云:“唯楚有才”。这也是楚国强盛的一个原因。楚国虽只存在了八百年,却打造出了影响华夏数千年的楚文化:在政治上强调忠君抚民,在军事上侧重外线作战,在民族思想上主张混合夷夏,在文艺上、文学上颇有建树,既接纳了中原特色的厚重大气,又强调了自己特有的浪漫纯朴。楚国曾被辱称为:“蠢尔蛮荆,大邦为雠”(意谓野蛮无教化的异族),却不以自身所处蛮地而自卑,反自诩“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大胆的尝试自创文化,通过善于模仿到打破陈规,再从革新鼎故到推陈出新,楚人的这种敢于证明自己、相信自己、落于实施、乐于实现的精神也许在固步自封人眼里是一种桀骜和嚣张,但鸿鹄的青云之志岂能被只安于置身矮树低墙的燕雀之辈轻易理解?

         楚国走向强盛之路的途径简单总结就是:将知耻而后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逐鹿”精神坚持落实成不畏艰险、自立自信、自强不息的“亮剑”行动,且长期贯穿,祖辈相传。

           可鉴,楚国才是春秋战国中最有实力的国家,当年楚南公的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果然通过楚人陈胜、项羽、刘邦得以实现。其实这一点都不悬,只要楚人精神不死,国家注定强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楚国的强大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aw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