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8-20年初婚姻育儿专题精选散文婚姻育儿
自由与约束的边界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一本家教书可以给我们标准答案

自由与约束的边界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一本家教书可以给我们标准答案

作者: 梅拾璎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8:16 被阅读804次

近二十年来,家教书籍在我国逐渐兴盛起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并不过分。2013年以来,微信公众号的兴起,朋友圈转发的育儿文章席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给。

这是一个好现象,我身边就有一些擅于学习的家长从中受益。2019年寒假前,我到钱小能的学校参加一个心理学讲座,亲耳听到那位心理学学者告诉校长,她感觉近几届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明显增强了。但有时也听到另外一种声音,有家长说,为什么自己越学习、越反省,反而越焦虑了:对于孩子,究竟是自由好还是应该约束?是应该放养还是圈养?是应该抢跑还是按部就班?是应该宽松还是严格?是应该穷养还是富养?孩子犯错,是应该惩戒还是要讲道理……

当我们同情那些挣扎在教育的水深火热中的家长的时候,也不由自主想起那些时下流行的育儿观念,它们总带有一种“如果不这么,那么就会怎样”的语气。譬如说,“做到以下三点,孩子就会考出好成绩”,“女儿要富养,儿子要穷养”,“爸爸带出来的孩子更聪明”,“母亲的格局决定孩子的一生”,等等,不胜枚举。他们摆出一个观点,然后一二三列举几个类似的案例,就一本正经、斩钉截铁地下结论了。我本人极端反感这些所谓的育儿观,他们既缺乏实际经验,也缺乏深入的调查,没有切身的生活体会,更忽视了生活和人性的复杂幽微,仅凭两三个子虚乌有的简单案例就得出粗暴且似是而非的结论,不得不令人满怀警惕。

还有市场上颇受追捧的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明显粗制滥造的育儿书籍,先是煞费苦心取一个吸人眼球的书名,然后,要么借助一种理念,要么借助一种工具,或者借助某种思维模式,手把手地告诉家长怎么做才能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洋洋洒洒十多万言出炉了。缺乏实践和思考的家长乍一看见,哦,太有用了!也很好操作!赶紧买回来照着做。一试,在自己孩子身上不灵,马上抛一边了。

这是部分家教类文章作者的问题,但家长呢,说的是那些热爱学习仍旧迷惑和焦虑的家长,他们今天看了一个人的观点,觉得很受用,恨不得马上把孩子拉过来试一试。明天看了那个人的观点,觉得还是那样做更科学,孩子应该那样对待。实验很多次后,他们像邯郸学步者,反而不会教育孩子了。于是,他们渴望谁能给自己一个标准方案,一套标准化的育儿流程,可以帮自己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怎么可能呢?同样的理念,有人这样理解,有人那样理解;有人能变通运用,有人只能理解一点表面。

你说对孩子严格要求好,贝多芬的父亲和傅雷的母亲对自己的儿子是严格甚至严苛了,可这两人形成了多么乖张暴戾的性格,遇事无法变通,也无法被他人理解,不易跟人共事和协作。这一种悲剧性格,使他们最终也无法扼住命运的咽喉,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个人成就,可他们自身的性格冲突和生命悲剧,令人无比痛惜。

你说慈母败子,可老舍和胡适的母亲都对自己的儿子慈爱有加,她们的儿子不但没有人品败坏,还取得了人生大成就,拥有和谐的人格和宽厚诚挚的心灵。

你说满足孩子好。英国BBC拍摄的一个真实的家庭教育观察节目里,一位含辛茹苦的单亲母亲Shantel唯恐亏待自己的三个孩子,一天打三份工,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要求。周末,妈妈带孩子逛三个小时之后,孩子们居然一次在超市花了130多英镑买玩具和各种吃食。让访问者感到惊异的是,三个孩子得到了所有他们想要的东西,脸上却仍然没有什么笑容,一副毫不感激的样子,既看不出满足,也看不出幸福。

你说要延迟满足好,可是心理学者说,有些受到延迟满足的孩子因不能得到及时的回应和爱抚,压抑自己的欲望,变得对人冷淡而隔膜,对父母和社会都缺乏回馈和热情。

你说一定要给孩子自由,让他自由自在的成长,可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自由自在里迷失,变成一个荒废时光、不肯上进的小混混呢?

这就让我们明白,任何一本哪怕经典的家庭教育书籍,都只是从一般的、典型的现象里提炼出作者的体会和心得,而孩子成长的背景均不相同,怎么能要求作者量体裁衣,完全吻合每一个个体呢?教育,是非常细节化、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它借助于直觉,更讲究科学,它是朴素的,但并非简单的,它的规律隐藏在生活之下。

个体是什么样呢?还是英国BBC公司,近期制作了一部三集纪录片,叫做《宝宝的神奇世界(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这部纪录片邀请了多位英国儿童发展领域的顶尖专家,以英国各地的两千多个家庭为样本,汇集了0~2岁婴儿成长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探讨了婴儿在生命最初两年里的思维变化。我们从中看到,人类成长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复杂性,神奇得令人震惊,怎么能拿一个观点和理念生搬硬套到一个孩子身上呢?

二十年前,我国第一本亲子教育书籍《哈佛女孩刘亦婷》火遍大江南北,无数家长将其奉为教育圭臬。可有识之士说,你即便毫厘不差地仿照书中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孩子,也不可能再教出第二个刘亦婷出来。这话明智!几年后,开始有不少读者对这本书口诛笔伐,从各种方面寻找它的不足之处,还有好事者到哈佛追寻刘亦婷的成长后续,发现她也不过尔尔。可我们就不会心平气和地想想,一个培养出哈佛学生的家庭多少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取其精华,祛其糟粕,灵活变通,一本书哪怕对我们有一点触动,那也没白看呀!

事实上,哪怕一个对家庭教育研究特别透彻的学者或教育家,也不可能给我们一副家庭教育的灵丹妙药,抱着一种挑剔的心情打开任何一本教育类书籍,哪怕是卢梭的《爱弥尔》和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我们都能从中发现作者的局限,但那些给我们火花一闪的灵感和启发的教育理念,跟我们心心相印的思想,总胜过局限和不足吧。

我们不能忽视,当作者写下他的文字的时候,总是对读者有期待的,都假定他的读者是一个有智慧并善于吸收的人,假定他的读者是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教育本来就是一门微妙的艺术,而艺术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章法,存乎一心,用其一理,重在变通与创造。任何绝妙的经验和看似完美的理论都不能不动脑子拿过来就用,而是要消化在我们的血液里,丰富我们的知识,启发我们的心智,变成我们的行动,完成新的创造。

钱小雅和钱小能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能相同,如果把教育钱小雅的方法套在钱小能的身上,非出乱子不可,反之亦然。钱小雅的性格庄静而严谨,钱小能的性格张扬而活泼。对钱小雅就不适宜严格的教养方法,需要设法给她宽泛自由的环境才有利于她性格和谐发展。钱小能呢,如果再鼓励他奔腾开放,不加约束,他就可能失去成长的尺度,本来可以长成高大的乔木,却可能长成一棵旁逸斜出的歪脖树。

我主张自由教养,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快乐成长。你问我,难道孩子不需要约束吗,你问我自由和约束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我的确无法回答,因为我并不了解你的孩子。我只知道,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自由,没有自由的约束就是专制。边界和分寸的把握,在于你对孩子的了解程度。

凡是懂教育的父母,不管是居住都市的社会精英,还是穷乡僻壤的草根山民,都是既明白爱的艺术,又有严的分寸,他们的教育方法暗合了教育规律。

如果我们听说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味的宽容慈和,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味的严格规范,而孩子却长得阳光向上,性格和谐,那一定是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和限制,严格的父母对孩子也慈爱,只不过被我们忽视了。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人们用心探索、实践才能发现的。

我们得明白,平凡生活之下,很多日子就是很平淡无奇的,任何理论和观点都只能是点拨和启发,究竟该如何做,需要我们的智慧加以取舍。孩子发展的助力在于父母的智慧 、情感以及内心的激情 ,父母尤其是母亲独立的思辩能力、对事物的洞察力、对自己孩子的了解、朴素的爱和真诚的表达,比任何理论都重要。

各类教育书籍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竭尽所能,把一生都献给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并如何使他们获得良好成长的事业上,他们写书和文章,告诉我们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成长的共性和教育方法,高明的家长学习后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普通人如果能用心阅读,一样能得到启发和帮助。

当我们学习他人智慧和经验的时候,应当虚怀若谷,敞开心灵,读进去才能得到启发。我们应当避免抬杠和钻牛角尖,避免思维狭隘,走极端。在钱小能小学后两年和初一阶段,我非常自以为是,认为所有的育儿书大同小异,没什么新意,甚至觉得许多家教学者、专家根本不如自己高明,放弃了学习。事实证明,我放弃学习的两三年,恰恰是我各方面停滞不前的几年。等我又抱着虔敬的心重新阅读时,我的生活和家庭教育活动都重新流动起来,就像一条冰冻的河遇见春天。

相关文章

  • 自由与约束的边界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一本家教书可以给我们标准答案

    近二十年来,家教书籍在我国逐渐兴盛起来,用“雨后春笋”来形容并不过分。2013年以来,微信公众号的兴起,朋友圈转发...

  •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

    自由与约束的边界在哪里 孩子的内驱力产生于自由通往自律的过程 1、渴望得到一个标准方案,一套标准化的育儿流程,帮自...

  • 自转的人生|自由与梦想

    我想要梦一样的自由,灵魂和肢体可以畅游其中,在梦里我可以尽情的去做自己,没有边界没有约束,那是另一个世界里完美的我...

  • 聊聊产品经理的自卑与超越

    作为社会的一员,衣食住行总会受到各种边界的约束与限制。这些边界与限制中,有些通过一定的路径可以迎来突破,但往往我们...

  • 弥天大谎 (14) 熟悉陌生人

    01 自由的定义是什么?在麦一玮心底,自由莫过于不受任何人或事务给约束,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爱去哪里就去哪里。他很热...

  • 2019-01-25 让tableView 自动适配内容的高度s

    然后在contentView里面布局时加好约束,一定要撑开cell的高度。上边界与下边界都要有的。

  • 做勇敢的自己

    既然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那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拥有自由发挥的权利,我们为什么不能活成想要的样子。 我们常常为了想要和得...

  • 2018-03-20

    自由是什么?边界在哪里?

  • 1.180 约束与自由

    其实生活的坑,都是我们自己挖的。 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约束,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束缚自己的...

  • 自由和自觉

    自由不是没有边界的任意妄为。我觉得这句话没有错,自由是在边界内的自由,如果超过边界(度),一旦影响到其它事情或者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由与约束的边界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一本家教书可以给我们标准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bt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