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琐话·思乡情浓

作者: 湖畔渔夫 | 来源:发表于2021-10-09 11:58 被阅读0次

    远离家乡,他乡谋生,这是唐人同样遇到的问题。假如是一般庶民,如修长城的民工,运荔枝的商贩,至多也就是独自面对着家乡的方向,或者默默流几滴眼泪,或者鞠上一躬也就罢了;而若是遇上诗人,则往往把思乡之情诉诸笔端,留下一串串怀乡诗作,让人读来唏嘘不已。

    诗佛王维,早年曾远离家乡,在京城为官,也算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他对家乡的思念,不只是对父母家人的牵挂,山中的小吃,邻居的乡音,而是窗前的梅花,舍外的鸡鸣。王维有一首《杂诗》写到: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

    寒梅著花未

    诗人面对家乡来客,不问家人亲人,不问发小儿郎,偏问窗前的梅花是否绽开。显然,作者并不指望来客回答是与否,只是表达一种真诚的关切,一种对家乡的思念。远离家乡,游子无时不思故里。为什么会是如此?因为故乡有儿时的记忆,有生活的经验,有内心的情感。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缠绕着诗人的心灵,让人欲罢不能。也许家乡已经没有了亲人,但却仍有余情,仍有记忆,仍有思念。

    在生活的牵绊下,有的游子甚至一辈子回不了家乡,只能在对故乡的思念中度过一生。所以,宋之问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杜甫则是“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给予游子更多的对亲人朋友的牵挂,对家乡山水的思念。没有消息,也许就是最好的消息。

    而有的游子非常幸运,能够在战乱结束,行将就木的晚年,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以解数年乡愁,获取老来慰籍。请看贺知章的喜悦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家乡的孩童虽然已经不认识自己了,曾经的熟人大都难以寻觅,但是,乡情仍在,故乡可回。他又写到: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人到暮年,有幸回到了家乡,乡音未改,山水依旧,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不需要多说,不需要多看,一草一木,无不含情。

    我是一个远离家乡四十多年的游子,虽然我经常可以回到家乡,但我却非常理解游子的心事。不在于吃喝,不在于游玩,仅仅看一眼窗前的桂花,抿一口家乡的甜水,就足以拾起对儿时的记忆,对往事的回忆。唐人处于三百里路要走上半个月的时代,时间的延续,空间的阻隔,都让乡情进一步放大,思乡之情愈加浓郁。他们的思乡之作,非常美好,非常真挚,至今读来,仍很感动,仍很陶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琐话·思乡情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rq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