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都体验过,和(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做朋友,强行被拉来对比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就比如,有 一组「学霸的在家地位」和「学渣的在家地位」对比图。
学霸,指的是童年神剧《家有儿女》里的姐姐夏雪,因为一向成绩优异,一个不小心考了班上第二名,父母也照样安慰。
学渣,就是刘星了。比起姐姐的待遇,自己拿了个奖状回家,从爸妈那儿得到的回复却是……
遭遇即可怜又好笑,立刻引发了网友的同情:
真 · 扎星了,老铁。
犹记得当年,那些放学后和父母一起守着电视看《家有儿女》的日子里,每每刘星出现在屏幕上,就会听到语重心长的教育:
儿子 闺女,咱可得学学聪明乖巧的小雪,再不济老实敦厚的小雨也行,反正千万别做不好好学习的那个臭小子。
想当年,戏中的刘星承包了所有童年里男孩子的调皮和机灵,他活泼好动、古灵精怪、想象力丰富。虽然看起来顽皮,可永远像个小大人,灵机一动的金点子频频出现(于是,吃了一盘子肉饼)
最擅长就是头头是道地讲歪理,活脱脱新一代海淀小梗王
问题是,一个话痨京片子小哥摊上暴躁妈妈、文青爸爸、玻璃心姐姐、ABC弟弟。没人能跟他一起耍贫,也没人懂他的幽默。
更何况,他还有着多子女家庭中的原罪——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睡觉,搞小动作,经常考试不及格,立刻成了全家人心目中的「败家子」。
不过当年很多父母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绝大多数孩子看《家有儿女》的时候,都是自动带入这个臭小子的。
每次看刘星就莫名感同身受,好像自己受了委屈;每次听到刘梅的大喊「刘星,你给我出来」就会条件反射地吓出一身冷汗……只是TA不敢说而已,否则就是反手一顿暴揍。
作为每个家庭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老二,刘星更惨了。当优秀的姐姐已经成为了神话,自己的官方称呼就径直变成了「可爱的夏雪的弟弟」,还得被迫帮姐姐送情书的那种。
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去海洋馆玩,打扮得漂漂亮亮,手挽手……
可出了家门,都没注意:少了一个刘星。
这一方面是因为老二尴尬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夏家重组家庭的特质。
重组家庭的父母对亲生的孩子总是严格对待,对另一半的孩子则略显宽容,不轻易跨越雷池半步。
再加上父母教育方式和孩子们性格的不同,家庭的天平难免失衡,而砝码大部分是掌握在母亲刘梅手中的。
所以刘星,自然就成了整个家庭里的小透明,作用是给姐姐和弟弟垫背。
问题是:比对家庭的付出,刘星却不比姐姐和弟弟差。
他一直是个正义感强,又重情重义的孩子,把家里的每个人都看得很重要。当姐姐小雪被一个喝醉酒的男人纠缠,刘星第一时间就带着拳击手套去给姐姐出气。
在继父夏东海刚刚和刘梅结合,犹豫着该怎么让刘星接纳自己的时候,刘星又有非常懂事的一面,一句玩笑立刻化解了继父的尴尬。
——夏东海:你对爸爸有什么要求?
——刘星:要求?我生下来就是给人当儿子,给谁当不一样?
简直是超级小暖男啊。
可刘星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
剧里他做过一个调查,某一天早晨自己一句话都没说,结果一家人谁也没发现他的异常,只能对着屋子里的沙袋发泄自己的委屈。
在最需要存在感的青春期,也是真心可怜了。
于是,他开始处处寻找存在感,希望用自己的完美表现得到老妈的欢心,让她以自己为荣。
可由于之前调皮捣蛋的形象太深入家人的心,辛辛苦苦给老妈摘来一束花……
可不但没有得到感谢,受到的却是满满的质疑:无事献殷勤,臭小子是不是又犯什么事儿了?
表现也一直被误解为「刻意表现」。
比如这一集,刘星很兴奋地要跟家人分享自己在学校发生的故事——
结果大家都在吃桃子,没人理会刘星——
刘星继续绘声绘色、满心期待地往下说,希望能得到家人的夸赞,可家人们依旧不理刘星,并各自起身准备回房间
结果是,直到最后也没人理他,只给他剩了一个桃子和餐桌旁孤独的吃桃少年
「爹不亲、娘不爱」的家庭地位一点儿也没变,只有姥姥一直把他当成个掌心宝。
仅仅是忽视也就罢了,在刘星心里,父母衡量自己和衡量小雪小雨一直是用的两套标准。
尤其是和优秀的姐姐相比,自己真是哪儿哪儿都不行。
小雪可以和狂野男孩约会,可当自己说也要谈个野蛮女友的时候……妈妈直接说不行,否则自己就会成为野蛮又狂野的母亲。
两套标准还体现在,小雪和小雨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儿得到奖励,而刘星做了好事却被人怀疑其真实性。
就比如开头的奖状事件,再比如好不容易历史考试考个96分回家,全家人却一个也不相信。不是翻过来看96分是不是69,就是怀疑刘星说谎改了成绩、或者做了弊。
一向比较通情达理的爸爸,也一点儿没有相信。还不停嘱咐让刘星藏好作弊的小纸条,或者在老妈找到证据前承认错误。
因为刘星的「死不承认」,刘梅直接去了儿子的学校找班主任,当着一群人面前说刘星作弊的问题……
幸好这时夏东海发现了刘星的三国游戏,并替刘星解释了得第一名是情有可原的,事情才得以罢休。
类似被爸妈冤枉的经历,相信大家都经历过。比如家里什么东西坏了,都是你的错,甚至包括冰箱里的猪肉变质,那肯定是因为你昨天晚上熬夜不睡觉导致的。
别管自己错没错,在爸妈眼里,你挨得每一顿揍都有理可依有俱可寻。
稍微敢解释几句,就成了狡辩;就算知道了事实,也抹不开面子,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
并一言不合就上升到了孝不孝顺的层面,上演断绝母子关系的戏码。
而小孩子又难免自尊心很强,分不出来玩笑话和气话,气氛立刻尴尬。
结果往往是……父母摔门而去,只剩被忽视、被冤枉的刘星一个人,对着镜子自言自语——
究竟做错了什么,自己怎么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呀?
是啊,为什么呢?或许每个孩子都曾经自动带入刘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因此,这也成了很多人喜欢刘星的原因,不仅是能给我们带来欢笑,还有——他最可怜,也最像我,所以我喜欢他。
可正如很多问题到了长大就会迎刃而解,长大后重温《家有儿女》,也会发现很多以孩子的视角不会注意的细节。
比如总以为刘梅不疼刘星,可毕竟是亲妈呀,她也经常因为儿子不想上学而辗转翻侧、彻夜难眠。
更何况,比起很多家长,刘梅还算是个能听进话的妈妈,小雪去劝和,就知道自己需要改变对儿子的态度。
刘星也真是乐天派啊,受多少委屈都不记仇,难过也撑死过不了三天,转眼就会立刻耍宝逗家人开心。
或许家人最不懂自己,但父母和孩子本来就是缘分,懂不懂有什么可重要的呢?
应了主题曲里的那句: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
和当年的诸多神剧一样,《家有儿女》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真实——80后和90后的家长,绝大多都是刘梅这样对自己孩子的:批评式教育、唯分数论;
孩子也很少有小雪那样的360度无死角完美学生,当年的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着刘星身上偷懒、滑头、调皮的小特质
误解常常有,却总能在第二天和好,受委屈时为我们提供温暖的港湾。或许,这就是家人的意义吧
图片内容素材来源网络,我们尊重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我们删除,谢谢!
大家有什么儿时被冤枉、被误解的有趣经历,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来源:父母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