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高分电影资源分享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影评·成长教育】指引孩子的灯塔千万别晦暗

【影评·成长教育】指引孩子的灯塔千万别晦暗

作者: 也尘 | 来源:发表于2021-04-05 00:41 被阅读0次

    珍妮是一个十六岁的高中女孩,她美丽,聪明,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学生。老师和爸爸都希望她申请牛津大学。

    珍妮努力学习,但是她会感到厌烦,无聊,她在思考:难道这就是生活,学习的意义就是承受无聊的生活,没有乐趣,没有色彩,没有生机。疑惑是日后沉溺于奢华的松动的缝隙。

    她想去听真正的音乐会,爸爸觉得是浪费钱,是华而不实,对升学没有帮助的;她想退出青年乐团,爸爸又说这是背叛,高中生的生活一再被朝着升学的方向设计。

    雨天等车,珍妮邂逅了风流倜傥的大卫。大卫风趣,幽默,吸引了珍妮,他不断制造“偶遇”,利用珍妮对艺术的喜好,不失时机邀请珍妮聆听高端音乐会,参加艺术品拍卖会,共进晚饭,出入豪华别墅。

    -----大卫给一个十六岁的女孩打开了即便在成人世界里,也是极尽奢华的生活。饮酒,出入酒吧,拥有豪宅,出入名流场所,而且这些全部由“愿意宠爱自己”的人买单。这些珍妮之前想也不敢想的生活,活生生就在眼前,激动的眼神里总有无尽的向往,沉溺其中而欲罢不能。与过去灰色的生活天壤之别,她觉得这才是值得享受的生活。

    为了达到占有珍妮的目的,善于演戏的大卫利用爸爸妈妈急功近利的心理,编造拜访牛津老师的谎言,骗取了珍妮父母允许珍妮去牛津大学过夜的机会。

    大卫在牛津大学的酒吧里取笑,诋毁牛津大学的女学生丑,笨,蠢,在喝酒之间,给书本签了假名。在回程的路上,大卫和同伴去古老农庄里偷画,在珍妮识破大卫的丑恶行径意欲回家时,大卫花言巧语,狡辩奢侈生活从何而来,珍妮再次原谅了大卫。

    -----为了享受生活,珍妮在辨别善恶面前迷失了方向,放弃了底线,她允许欺骗,允许偷盗。

    不断耳闻珍妮和大卫恋情的老师,校长,规劝珍妮努力学习,把握女孩自己的命运。老师的贫寒和无味,遭到了珍妮的质疑;校长规劝美丽,聪明不应该是失去青春,身体最珍贵部分的筹码,珍妮反唇相讥,质问校长教育的目的。

    -----可能吧,社会制造了许多不公平,制造了许多不努力走捷径的事情,以至于把教育所崇尚的自立,勤奋,理想埋没得一干二净,而教育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向学生们解释这些。电影中珍妮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实在不是对叛逆的一种肯定,而是真实描述孩子成长必须要经历的对周围一切的探求。教育并不因为它的存在而不应该被人质疑,也不应该给外界贴上“坏”的标签,以期用吓唬,欺骗的手段来让孩子远离它们,那样只会在孩子识破谎言后越陷越深。

    大卫再次编造谎言,骗取了爸爸妈妈许可,带领珍妮去巴黎。珍妮享受了美景,美食,和同伴的羡慕,同时失去了最宝贵的童贞。珍妮醉心于大卫的求婚表演,而爸爸妈妈此时已经完全被大卫的阔绰所吸引,竟然在珍妮犹豫时,推动着珍妮答应求婚。

    珍妮沉溺于订婚的喜悦,离开了学校。没想到去饭店的路上,珍妮翻到了写给大卫夫妇的信件,一场骗局落下了帷幕。

    珍妮努力学习,最终获得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影片以欢乐结局结束。

    影片的每一个情节设计,恰当而直击要领,利落而不多余,细小却不可或缺:

    珍妮有理性,如果说在发现大卫的欺骗之前,她仍是一个是非边界模糊的高中生(毋庸置疑,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每个人都是在面临疑惑,周围的人给与影响,慢慢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信件的发现好像使她一夜间成熟起来:她质问大卫的朋友为什么隐瞒大卫是有妇之夫,得到的是反唇相讥:你在知道我们偷窃古画时,不也没有选择退出:提前退出未必就可以得到实情相告,但是让珍妮明白了坚持底线的重要(社会的本来面目是是非的边界模糊,自己是责任的主体,永远不能依赖别人为你负责)。

    她去大卫家,抱着试图知道大卫是否真的爱她的一线希望,大卫妻子一句话点醒了她:你没有怀孕吧,以前的事情很麻烦,珍妮扭头就走,她知道大卫是欺骗女孩的惯犯,根本没有继续纠缠下去的必要。

    她勇敢向校长道歉,希望回到学校;校长拒绝,她去寻求老师帮助;在影片最后,使用旁白的方式解说珍妮的心理:她有了新的男朋友,将来的某一天,男朋友打算带她去巴黎时,她会很兴奋地答应,就如同她从来没有去过一样。

    祝福珍妮,她的理性帮助她勇敢应对,在每件事情的处理上又极具智慧,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推卸责任,知道什么时候抽身而出,知道什么时候锲而不舍,她真的成长为一个光芒四射,笃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孩。

    中学的老师,头发一丝不乱,呆板的方框眼睛,场景和话语的设计体现了英国人特有严谨和审慎。影片开始,老师掩饰不住对珍妮优秀的喜爱,之后老师私下和珍妮沟通传言的恋情,没有声嘶力竭的大段说教,总是在沉默半晌,深思熟虑之后才开始严肃话题。她启发珍妮思考一个女孩该走什么样的路,丝毫没有陈述社会不良现象的气愤来试图说服珍妮;她身体力行,学生的努力和自己的奉献构成她生活的热情所在。最棒的一句话是,老师询问恋情中大卫是否欣赏珍妮的聪明。老师不反对青春期孩子的恋情,她希望孩子的恋情纯真而有意义。最令人感动的是,在珍妮求助她时,她抑制不住喜悦,在之后一年中帮助珍妮学习,体现了为人师者最闪亮的部分。

    爸爸是塑造成功的形象。影片通过爸爸在饭桌上和珍妮关于爱好,乐团和申请大学的讨论,建立了为了目标颇有些急功近利的最初形象,这也为后面大卫欺骗屡屡得手埋下了伏笔。喜欢珍妮的男孩,在应邀的下午茶上没有说出爸爸期望的答案,而被赋予“不务正业”,“配不上女儿”的阿飞形象。

    除了方法的急功近利,原本女孩读书是为着嫁一个好老公,生活优渥的真实想法是促成相信大卫,讨好大卫,攀附大卫,珍妮辍学,接受求婚等等看似保护珍妮,实则一步步助长大卫欺骗得逞,推动珍妮越陷越深的最直接动因。是爸爸在珍妮最需要帮助,建立价值观的犹豫关头,妥协,退让,暴露出不正确的价值观,给了错误的指导。影片通过爸爸最后的道歉,说明了家庭在帮助孩子建立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成长教育》改编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琳·巴贝尔(Lynn Barber)的回忆录,2009年上演,描写珍妮的成长困惑,家庭的期许,老师的态度,社会的繁杂,栩栩如生展现了成长过程的问题和压力,值得家长老师深思,值得全社会关注孩子成长。

    生活会有掩盖真相的骗局,会有风光无限的捷径,唯一自己内心笃定的价值观才会保证行进的方向不会偏离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评·成长教育】指引孩子的灯塔千万别晦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vr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