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徐汇区艺术馆参观夏书亮系列油画展,作品以上海的老洋房为主,作家陈丹青为画展作序,品读书亮油画风景中的上海。
老街、洋楼,梧桐掩映,斑斓的树影……,这是几代上海人的上海记忆,天然地让人想起油画。
上几代油画家刘海粟、关良,曾经都描绘过老上海的林荫路,我辈初学油画的少年也已学着用笔触与冷暖色,在上海的老街寻觅构图了。
夏书亮与我曾是民立中学的同学,五十多年前,我们共同的老师是亲爱的章明炎先生,章先生毕业于华东艺专,他的水粉画写生是我俩刻骨铭心的记忆:大色块、竖构图,那是上海的气息。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夏书亮做设计,弄摄影,仍不能忘情于油画,他并不仅仅是为画一张风景画,而是,描绘梧桐枝杈间的一幢幢洋楼,他试图留驻少年记忆,那是由记忆构成的情结,只属于上海老街的角角落落,连缀着他画中的树丛、屋顶、街角、夕阳,就在这景象的记忆中。
我能读懂书亮的画,我存着相同的记忆,上海的,油画的,背后藏着我们当年想去的欧洲,他们的方法和语言,当然,也来自欧洲,有点郁特里罗,有点苏丁。欧洲画家所能给予的图式与风格,似乎有可能接通哈尔滨、青岛,尤其是上海的气息,而这气息,早已被中国的日常生活所浸透,成为我们自己的记忆。
我因此羡慕佩服书亮,他做得投入而诚挚,因为诚挚,所以有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