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观影团活动文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书电影
《东方快车谋杀案》丨我们都要学会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平衡

《东方快车谋杀案》丨我们都要学会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平衡

作者: 弓谷所長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6:18 被阅读60次

假如最后赫伯德夫人拿起那支没有子弹的枪,对准的是侦探波洛而非她自己,你猜会是怎样的结局?

我只是好奇导演最后这样的设定,老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并没有这一幕。这种选择性的命题除了是波洛在考验“最后的晚餐”中12个人最后的人性,也是导演在叩问观影者此刻的抉择。

当然影片抛开阿加莎悬疑推理的光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在罪恶面前,关于正义、法律、人性、道德的质问。

这些问题该如何去界定和评判?即使多少理所应当,也无从给予永远的公平。就如同波洛最后所说的:正义的天平未必会永远保持平衡。

01

不如从近期最热门的两件事情说起吧。

就在这个周日的晚上,我花了几个小时在关注“江歌日本遇害事件”和“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两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看下来,心中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怒火,气愤到简直会全身颤栗。事件中有两个视频让我到现在回忆起来依旧觉得痛心。

一个是“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中,一位家长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痛诉施害者的视频。这位8个月大孩子的母亲,看完监控中亲子园看护人虐待孩子的画面后,哭泣中苛责他们:你们到底是不是人。旁边的父母说:禽兽!

另外一个是刘鑫去和江歌母亲见面的视频。从开始江歌母亲看似趾高气昂的质问,到后来痛彻心扉的哭泣,全程看到的是一位失去至亲的母亲最后一丝坚强,在支撑她零碎的言语。那是一条无辜的、活生生的生命啊!当一个可爱的灵魂被杀害,对于一个单亲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剥脱了下半生的希望!

这就是现实中赤裸裸的故事,我说它是故事,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这些都是网络上茶余饭后的闲谈。它们终究对法律、道德等虚无的概念起不到历史性的作用。

但电影可以,电影戏剧性的创作可以对现实做最客观的苛责。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阿加莎笔下罪恶的根源——儿童拐卖集团头目卡塞蒂,杀害了无辜的三岁女孩黛西·阿姆斯特朗,最痛心的是他的谋杀致使阿姆斯特朗整个家庭的陨落,而小黛西·阿姆斯特朗的保姆也成为这场悲剧中的牺牲者。

这场谋杀更牵扯到12个人的命运,他们有的是失去亲人,有的失去挚友,有的捍卫正义,有的为了复仇。他们一切的行为都在向权威越界,向法律挑衅,当然,最终的问题还是回到了起点:究竟谁能够给这个世界一个公道?

当罪恶在法律的空子中逍遥法外时,正义是否能够被道德之外的行为来审判?那如果不能,在追求证据和客观因素的法律面前,只能接受“恶有恶报”的宿命了吗?

诚然,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借用波洛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02

看过电影《谜一样的双眼》的观众,一定对影片最后的结局印象深刻。

不记得没关系,我简单跟你讲讲:影片中,莫拉雷斯的妻子被戈麦斯强奸并杀害,而法律却并没有对他执行死刑,甚至在戈麦斯服役无期徒刑的中途,因为他“对国家有可利用之处”而将其获得赦免。受害者的丈夫莫拉雷斯明白法律已经没办法惩罚戈麦斯的罪行,只能寻求“法外执法”,他设法逮捕了凶手戈麦斯,将他带到了一个荒僻的小镇囚禁在家中长达25年,莫拉雷斯通过这种法律外的惩罚,用自己的一生来对凶手戈麦斯进行了执法和判决。

荒诞吧?这就是电影,它能够通过戏剧化的形式去刻画一个“好人”惩罚“恶人”的方式,有些好人是劫富济贫的侠士,而有些好人没有天赋异禀的能力,只能通过“恶人”的方式去惩罚“恶人”犯下罪行。

但现实中不行啊,你看“江歌日本遇害事件”的嫌疑人陈世峰,因为案件发生在日本,所以他必须在日本东京接受审判。但这里就出现了问题,因为在现今日本刑法上,杀死一人是不可能判处死刑的。也就是说即使嫌疑人陈世峰犯下了如此伤天害理的行为,他最多被判为无期徒刑,甚至可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被杀的生命呢?被迫害的江歌整个家庭呢?其实,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惨经历,对于旁观者而言会义愤填膺,会满腔义愤,但却不会产生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所以原谅与宽恕才会会变得如此轻易。

当然无论是江歌的家人,还是被虐待儿童的父母,他们都不可能像《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12个人一样,联合起来做一件违反法律道德的事情去私人惩罚罪行,因为我们相信法律是公道的,相信法律是能够正义的。

但维持正义的真的是法律吗?法律真的可以做到够让每个罪行都绳之以法吗?不一定啊!如果法律真的是万能的,那就不会有古代的窦娥冤、大清真案,也不会有1996年的呼格吉勒图冤案、2003年的赵作海杀人冤案。

因为法律也是一张纸而已,它不是机器,它也会出错。

在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中,作者在第一章就多次提及人类虚构的“故事”和“事物”,比如公司、国家、名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包括宗教、法律、道德、规范、价值观……等等。人类可以虚构,而且可以大家一起虚构,正是人类善于虚构“编故事”的能力,所以在触及人性方面的东西才会出现许多悖论的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的法律的作用,只是在法律道德的束缚下,正义的天平永远没办法保持平衡。如何能够做到真正的正义?我不知道,而且至少现阶段任何国家都没办法做到。

04

谈了这么多,再回到电影本身。从网络上的评论来看,《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次的翻拍多少令观众失望了,当然纵观历史上翻拍的例子,能够超越经典的佳作少之又少。

从我个人而言,这部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已经满足了我的预期。在影片上映之前我特地去观看了1974年最经典版的,说实话确实让我看睡着了。一来,因为影片中人物众多,面孔生疏,让我在很长时间里分不清角色;二来,叙事有些凌乱,电影开场就道明了阿姆斯特朗案件的原委,些许影响了整体的悬疑程度。好在我没看过原著,也不知道案件最终的结局,最后的十二个凶手的确让我瞠目结舌。

而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从画面构图和场景美术方面的确是无可挑剔的,对待12位不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甚至采取了不同的镜头视角和呈现方式,细心的观众可以细细品味下导演的用意。还有影片中破案过程中出现了个垂直90度的俯拍镜头,也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影片结束时“最后的晚餐”的设定,这组镜头值得一帧一帧地去斟酌和品味。这样的呈现方式,比老版电影中在拥挤的车厢内完成最后的审判要高明的多,这点睛之笔的创意让影片增色不少。

最后再说一下电影最后波洛下了东方快车后的那个画面:列车载着12个被救赎的灵魂驶向了光明,而波洛前往了灰暗。

这是一组非常有意味的镜头,记得波洛在电影里说过:杀过人的人,灵魂将不再完整。而回头想想,好像电影里很多画面都可以地去展现这种失衡的状态,也许导演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去刻画十二个“灵魂将不再完整”的角色的残缺感吧。

“正义的天平未必会永远保持平衡”,开头我提到了这句,最后总算可以补上下半句了:“正义的天平未必会永远保持平衡,而这一次我也学会了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平衡。”

是的,我们都要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平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方快车谋杀案》丨我们都要学会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平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jf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