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
票房毒药《李尔王》: 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

票房毒药《李尔王》: 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

作者: 猫小湖看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0:39 被阅读13次

    你应该懂得些世故再老呀。

    命运如娼妓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晚期作品,被认为是超越了吸引票房的功利性,而真正散发出纯粹艺术品魅力的作品,展现出人物超自然的人性光芒,是一部可以唤起人性共鸣的好作品。

    全剧有两条线索,主线讲述的是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王一时昏庸,要根据“谁最爱他“的说辞把国土分给自己三个女儿。大女儿戈纳瑞和二女儿里甘为了权利口蜜腹剑骗得父亲的丰厚嫁妆,而小女儿科迪莉亚只说了一句 “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而被李尔王驱逐并远嫁法国;后来,因眼见老父亲被两个姐姐抛弃,父亲处于精神和生命的崩溃边缘,小女儿千辛万苦踏上寻父之旅,最终却因瘟疫平静死在父亲怀里。

    辅线以李尔王的大臣格洛斯特伯爵与两个儿子的故事展开,他轻信庶子埃德蒙的谗言,放逐长子埃德加流落他乡。后来由于他帮扶前主人李尔王,被挖去双目,在野外流浪时遇到沦为乞丐装疯卖傻的长子埃德加,两人结伴而行,最终在悲喜交集之中辞世。埃德蒙用非常手段获得父亲继承爵位后,与李尔王的大女二女相互勾搭,密谋弑夫夺权。最终,阴谋破败,埃德蒙在与哥哥的决斗中,被杀。

    总体而言,莎士比亚对听认命运摆布的人生饱含省悟,他作品中对人生不同境遇下的痛苦与欢乐充满由衷的接纳与包容,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个性出彩的独白交织着矛盾冲突,让我们一览戏剧之美。

    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李尔王》是他四大悲剧之一。这本书的翻译者是朱生豪,是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截止目前他已经翻译莎士比亚的悲剧,喜剧,杂剧,和历史剧有31部半,他的译文质量和风格极具特色,所以在整个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中,被公认为颇受“好评”。这本书全文7.5万字,书中精髓:我们以主角李尔王和他的三个女儿的戏剧冲击展开,近而来解读戏剧赏析中的知识,比如戏剧类别,戏剧题材,戏剧语言,舞台说明等。

    贫贱遭遗弃

    戏剧是一种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那么就涉及到有人物,舞台,身份关系等要素。和现场观看戏剧不同的是,阅读一本戏剧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故事脉络是由人物和地点为主线来展开,有没有人会和我一样好奇,“为什么戏剧当中都是以地点和人物名为剧情主线来展开整个故事脉络呢”?我想带着这个问题,以《李尔王》为引子,找到赏析一部戏剧作品的要点。

    《李尔王》这部剧,被很多人认为是探讨“人性”和“如何去爱”的话题,包括李尔王和他的女儿们之间的只字片语,以及格洛斯特公爵和他的两个儿子之间的轻信与隔阂,怎么样去判断不同的孩子的人性,以及抛开地位,金钱和虚荣,去辨别真正的热忱?爱究竟对我们的亲密关系有多么重要?人性是不是能够去试探?

    我想借用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评论,先来回应这一连串的疑问,“逆子无情甚于蛇蝎”,容我后面再做详细解读。这部戏让我们看到,亲密关系也同样是一种危险关系。真心希望读者当中的你,能够在庞杂的世界中拥有一双慧眼,来分辨并拥有人性中的向善和真爱。接下来,请和我一起打开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之旅,来领略这位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曲折的剧情故事和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出色掌控戏剧冲突上,展现的十足魅力。

    第一幕 权利之争,李尔王变成李尔

    在解读这本书之前,细心的你应该能发现戏剧作品中,人物名和关系看起来比较庞杂难记,另外,每一幕戏都会强调故事发生的地点。比如“第一幕第一场 李尔王宫中大厅“等等,每幕戏的开头都会有提到,看起来似乎非常刻板呢,对吗?其实不然,随着对故事的深入,我们很快就会忽略人名难记,关系庞杂,地点变幻的干扰,随着丰富鲜活的剧情,以及尖锐的人物冲突很快就会吸引你的内心,让你不自觉的辨别出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关系网,你既会被人物的多面性所吸引,被剧情的大逆转所牵动,还会轻而易举的记住核心人物的名字。戏剧赏析的独特美就在于这里,不需要你去寻找所谓”正确的人生立场“,而是倾听触发你心灵的情绪波澜。

    第一幕主要场景是在李尔王的宫殿和几个伯爵厅堂里面展开,分五场戏来讲清楚不列颠国王李尔王是怎样变成一无所有的李尔呢,在整个人物的性格描述里面,体现出李尔王爱慕虚荣,听信谗言,喜欢大女儿戈纳瑞的吹捧和恭维,和同样口蜜腹剑的二女儿里甘的赞美,之后把他所有的财产,包括皇权,土地,房子和财富全部作为嫁妆送给了两个女儿和女婿;因为分辨不清黑白,偏执而听不进忠言,小女儿科迪莉亚不善于表达自己对父亲诚实的爱,缺少“娓娓动人的口才,不会讲一些违心的话话“,不愿献媚求恩耻于关于逢迎,而被认为是“不能讨人欢心”而失去一个父亲,所以被李尔王一怒之下空手送给法国国王,同时把她驱逐出境。

    那么,李尔王收到大女儿和二女儿“无上的爱”的表白之后,将财产公平分割给她们之后,是否真的获得了照顾和尊重呢?并非如此,李尔到大女儿家之后不受待见(连大女儿的狗奴才都敢怠慢往日的老国王),在被动接受士兵被私自裁减后被大女儿指责,最后不得已准备到二女儿家生活。

    在故事背景的铺垫和人物性格塑造上,也作为整部戏剧的开场部分,主人公李尔王经历从张狂自大到窘迫悔悟,从最初的不可一世,虚荣,爱听诳语,逐渐变成发现真相,被亲人抛弃的痛苦,内心愧疚。这一幕里有两个配角引起了我的关注,也是故事线索变化解读的重要隐线。一个是他的臣子兼朋友肯特伯爵,这个人物始终是维护李尔王,忠心耿耿的一个角色,虽然因忠告李尔激怒被驱逐,还是乔装回来保护着他的主人李尔。第二个角色是一个被称为“傻瓜”的侍从弄人,他其实在整个的剧情的高潮之前始终出现,以诙谐自嘲的风格,解密和开导者的责任,用诗一般的语言,来烘托整个故事背景,做人物之间矛盾的过渡和剧情铺陈衔接,借助这个角色充分体现莎翁出色的戏剧语言智慧。

    第二幕 毒蝎之心,无家可归的李尔

    故事的第二幕两个场景,一个是在格洛斯特公爵伯爵的城堡前,一个是在荒地,更加突出了李尔王有臣子,有女儿,而没有归处的悲剧窘境。整个故事情节突出两个女儿串通一气,以无法接纳父亲太多侍卫为理由将父亲赶出家门的无情和刻薄。戏剧冲突上,一方面尽显李尔王作为父亲,对两个亲生女儿的一再包容宽恕,体现出他作为父亲对血溶于水的亲密关系的珍惜,另一方面形成反差的是他两个女儿的无情,像蛇蝎一样恶毒,当面伤害,直接拒绝,赶出家门,赶净杀绝的丧净天良。这一部分里面有很多真挚朴实的人生场景引发共鸣,比如说”我把一切都给了你们”,是当代老人老无可依的场景真实写照,年老后希望儿女成为老人的保管者和代理人的初心。

    老人看自己的骨肉时,”你是我身上的肉,你是我的血,你是我的女儿“,但是在女儿眼中,父亲“是一个毫不中用的衰弱老人,不被待见的,需要人好好管教的老人”。角色情感立场的大反差,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冷酷,成为整个戏剧的情感基线。当李尔王在经历自己派出的使者肯特被背上枷锁,后被女儿们轮番羞辱之后,心灰意冷,不顾大臣格洛斯特公爵挽留(他也无权收留李尔王),被逼走进漆黑阴冷暴雨如注的荒野。

    故事中的李尔自始至终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有着一般父亲对晚辈的迁就和包容,在这幕戏中尤为突出。比如最初他相信“他们不会干这样的事”,当被二女儿里甘当面指责“啊,父亲!您年纪老了”时,他回应说“一个人为了疾病而疏忽了他的责任,是应当加以原谅的”,他只是认为女儿们一时糊涂就像生了病一样,总是有回心转意的时候;甚至在看到二女儿与大女儿站在一起指责自己时,他痛苦的说“你是我的腐败的血液里的一个於块,一个肿毒的疔疮。可是我不愿责骂你”!

    看看,这是多么传神的对李尔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格的塑造啊,听到这里,亲爱的读者,你一定也和我一样在心里流淌着对主人公命运悲剧的担忧。你是否立马想起莎士比亚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没错,性格就是不幸的伏笔。

    第三幕 背叛与出卖 挖眼,变疯和死亡

    这一幕的场地主要是在荒野和格洛斯特公爵城堡展开,以场景的巨大差异来彰显李尔王等人孤苦无援,流离失所的状态,和城堡内权力,情色之争的激烈,形成矛盾带来的强烈的人物情感刺激。这一部分情节,以格洛斯特公爵小儿子埃德蒙的欺骗哥哥埃德加,致使哥哥离家流放为导火索,接着他出卖自己的父亲,致使对李尔王伸出援手并私藏友军信函的格洛斯特公爵,被李尔王二女儿里甘的丈夫康沃尔凶残挖去双眼,引发读者对李尔王更深层次的同情,和对大义凛然的格洛斯特公爵的叫屈喊冤。

    这两位同样爱子如命,轻信善良的老父亲迷途知返,在命运的双手安排下,使得在找寻李尔王路途中的格洛斯特公爵与自己的大儿子埃德加相遇,虽然后者为了保护自己装成了极具哲学意味的疯子“可怜的汤姆”,但却因为骨肉相残痛苦的情感共鸣,被李尔王不经意的带回到他父亲身边。

    我认为这幕戏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反角人物埃德蒙的刻画非常成功。这个人物通过自己割膊流血这种苦肉计,来欺骗父亲中伤哥哥,来达到离间父子感情,而独揽家产的目的。在知道自己的父亲要被权势人物挖去双眼的时候,他竟然自觉离开房间让别人行“加害父亲”之方便。这些入木三分的性格刻画,深刻的勾勒出埃德蒙关于欺骗的本性,追求权力欲望的年轻纵欲狂的形象。随着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交织越来越密集,迎来了整部戏剧的第一个高潮部分,人物为了获得目的而种种不择手段的临摹,展现出来的是人性的恶与善,也是我们人性中要面对的美色,金钱,自由,权力的最常见的欲与律的纠葛,引人深思。

    此外,这部分戏剧语言特色中,莎士比亚运用较多笔墨来描绘李尔王失去理智失心疯的状态,并巧妙的通过“控诉两个女儿罪行的方式”来舒缓主人公内心的巨大悲痛,同时也非常逼真的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重大悲痛时的心理反应和情感需求,读来非常真实感人,使我们产生更为强烈的怜悯之情。

    第四幕 忏悔和宽宥 小女儿重回身边

    戏剧的冲突正在进一步拉开,第四幕戏场地是以荒地和多佛(英法交界处)附近的乡村展开,大量篇幅是讲埃德加和他的失去双眼的父亲格洛斯特公爵相伴而行的过程,这其中晦涩而默契的倍伴令人印象深刻。埃德加明明非常心疼两眼被人挖去的父亲,但还并未明白事情的全部真相不知道弟弟的出卖和对自己的加害才导致父亲的误解。也因此还处于对父亲流放和追杀自己的怨气当中,因此一直没亲口认出父亲,告诉父亲自己真实的儿子身份,只是暗自保护着他。这对看似角色冲突的角色却意外的因为父亲格洛斯特公爵失明,而被和谐的相伴而行,多少有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凉和压抑,性子急的读者可能还真是希望二人早些捅破这层窗户纸,重回天伦之乐的关系。别急,后面终有真相大白的时候。

    在这幕戏的最后,李尔王的小女儿科迪莉亚,在知道父亲身处险境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在悲痛之中说服自己的丈夫法兰西国王派兵,为解救父亲破解两个姐姐恶毒计划,而被迫夺取皇权发起战争。与科迪莉亚对父亲处境的焦急和悲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她的大姐和二姐将父亲驱逐后,一心为争抢丈夫,权力,军队而操碎了心,最后二人竟直接厮杀起来。

    这部分也花了很多笔墨来描述格洛斯特伯爵的内心起伏,受到双眼被挖去的身体伤害后,既充满对自己冤枉的大儿子埃德加的思念和悔恨,也充满对小儿子埃德蒙的深恶痛绝,想要结束生命之时,却还并不知道自己日思夜想的大儿子正是一直陪伴左右的看护。这里,两个儿子对格洛斯特截然不同的怨与爱,莎翁细腻的笔法,不显山露水的情绪传达,让我们对分辨什么是真情与假意,有较为饱满直观的认知。

    让人意外的是这一幕最后却很温情。李尔王的小女儿科迪莉亚在接到密信之后,立即带着医生来到前线,寻找父亲,并接管了可爱的善良的父亲,并在他的床前绵绵细语。这一段情境笔墨不多,却非常简洁有力的描述出科迪莉亚的冷静的理智和强烈的热忱,这是一个虽然不善于表达爱但却懂得什么是爱,如何爱的人物,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都准确传递出她对“爱”的独特理解,给我们很多借鉴。

    第五幕 死亡的叹息 李尔王重回孤寂

    命运最终将重回孤寂

    最后一部分的喜剧场景在多佛,因为英法两军要在这里打仗。但是噩耗很快传来,李尔王和他的小女儿带领在军队最终战败,父女两人被双双锁进了监狱,但是他们至死也不愿再见自己的“女儿”和“姐姐”。另一方面二女儿里甘和大女儿戈纳瑞却在取悦和争夺埃德蒙的明争暗斗中,一个被毒死,另一个自杀。

    而被加害的哥哥埃德加和出卖父亲的弟弟埃德蒙终于对簿公堂,在两人的决斗中埃德加战胜了埃德蒙;并在讲述自己的父亲格洛斯特公爵去世时,唤起了埃德蒙的良知,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刻,他吐出了准备暗杀李尔王小女儿科迪莉亚的阴谋,并善意提醒胜利方的首领——戈纳瑞的丈夫,正直的奥尔巴尼公爵拿出信物,速速叫停暗杀行动,试图挽救科迪莉亚的性命。

    在这个命运多舛的故事的最后,也并没有出现力挽狂澜的大逆转,多少有些令人难过;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国家的命运最终由正直的奥尔巴尼公爵所执掌,人们之间基于权力和情感的斗争也终于复于平静与理智。埃德加陈述父亲格洛斯特伯爵在悲喜交加之中去世,和李尔王亲眼看着自己的小女儿因瘟疫在怀中死去这个场景,共同将《李尔王》的悲剧色彩推向最高潮,正如剧中埃德加所言“对于不喜欢悲哀的人,这似乎已经是悲哀的顶点,可是在极度的悲哀之上,却还有更大的悲哀”,整个戏剧以强烈的悲痛情绪收尾,在巨大的情感悲痛中,既有我们对人物人生结局的惋惜,也有对人性复杂多变嘴脸的感慨。

    我在合上书页之后,还久久沉浸在对这个精彩故事,对不同个性人物的怜悯和震撼之中,以及对作者莎士比亚塑造人物简洁直白和对戏剧创作才华的崇敬之情,这实在是一个融入真实人生场景和角色,又充满了人性善与恶洞察的经典之作。

    彩蛋:戏剧知识 如何鉴赏一部戏剧作品

    假如,你因为《李尔王》而爱上戏剧,那么戏剧赏析的基本功课也是要早早做一下呢。这里,我简单梳理戏剧赏析的必备的基本知识,比如,人物语言,舞台说明,戏剧类别等等供大家欣赏戏剧时应用,以下我们逐一进行了解。

    首先在戏剧的类别上,东方和西方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中国,戏剧主要是指戏曲话剧和歌剧的总称,也有专指话剧的,而在西方戏剧更多是指话剧,比如像音乐剧呀,歌舞剧这一类都叫戏剧。

    如果我们追溯戏剧的历史渊源,多半会发现它是以古代的宗教礼仪,巫术扮演,歌舞和艺妓表演演变而来,先是有当众表演,后面发展出有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合的综合艺术。如莎士比亚这部作品《李尔王》一样,戏剧都有“情节性的动态造型”,都是由一个剧情连着一个剧情,一个人物与另一个人物发生爱恨情仇。但是只有故事情节,对一部内容丰富情节复杂的戏剧的鉴赏要求就非常高了。

    结合空间,时间,地点,人物关系来欣赏一部戏剧,比单向通过人物语言更能引发我们对作者,表演者,以及剧情发展本身的准确理解,对戏剧所要传递的情绪形成直接共鸣。这就是为什么戏剧会以“地点转换和人物名”作为一部戏剧的开场主线的原因,一方面这些“补充信息”能帮助引导观众形成多维立体的感官刺激,而地点,人物,时间,布景等等说明,也是戏剧最常见的舞台陈述语言,主要是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剧情发展下的背景,也包括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上场、下场的是谁, “效果”相关的描述,一幕戏的开幕、闭幕等等说明。

    戏剧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较为丰富的作品类型,比如悲剧,戏剧,悲喜剧,正剧等等,如果按题材分,又能够分为历史剧,情节剧,哲理句,童话剧,以及现代剧等等。 在中国,戏剧并没有明确的悲或者喜剧之分。悲剧主要是在西方的戏剧史上,有较为长期的一个发展史。

    一般认为,悲剧是为了表现主人公所从事的事业或者经历的人生,正受到种种条件限制或受到坏势力的迫害,经历摧毁和破坏之后,因重建而获得肯定的一种精神主旨。但,世界上最早的悲剧,其实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位。这种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仪式的戏剧类别,最早取材于神话故事和史诗。后来,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悲剧作品,开始突出以悲剧作品来表达我们对人文主义人生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愿望的追求。到了现代,悲喜剧成为主流,开始兼有悲剧和喜剧的成分,并通常以喜剧的圆满结局收场。

    鉴赏一部好的戏剧作品,最主要的方法是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要能理清主要矛盾冲突的线索。比如在《李尔王》这部戏剧中,主要矛盾在于李尔王和他的三个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次要矛盾格洛斯特公爵和他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

    此外,我们也要懂得鉴赏一部戏剧作品的语言风格。戏剧语言是构建剧本的基础,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开展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戏剧主题。人物语言又分为对话,独白,旁白等等形式,它也是一个人物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的一种外化。

    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例,那些寓意深刻具有潜台词的语言,有时是为了预示剧情的走向,有时是为了提醒世人。而在《李尔王》这部作品中,结合人物的性格也有非常多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特征,比如说李尔王的小女儿,这是一个不善言辞,但是情感真挚,倔强但勇敢的人物角色,我们既能从她的语言中,感觉到她强大的内心价值观,也能感受到她温存的对父亲的绵绵之爱。而格洛斯特公爵的大儿子埃德加,是一个沉默寡言心地善良的人,我们从他的语言风格里面可以体会到他的坚忍和刚毅。

    戏剧鉴赏,还可以从关注人物形象入手,从多面性中理解一个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怎么做呢?揣摩她的语言风格,从她的语言中理清个人特色,把握她的心路历程,在全局关系走向中始终把握矛盾冲突。

    莎士比亚对听认命运摆布的人生饱含省悟,他作品中对人生不同境遇下的痛苦与欢乐充满由衷的接纳与包容,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个性出彩的独白交织着矛盾冲突,让我们一览戏剧之美。在爱上戏剧这种独特文学作品这时,我们不免也对生命充满积极的凝视和坦然的应对。

    最后我想引用科迪莉亚对父亲李尔王的表白,来审视自己对亲密关系中的认知和感恩,希望我们在对待自己的亲密关系时,也能够恪尽职守,敬人如己。“父亲,您生下我来,把我教养成人,爱惜我,厚待我,我受到您这样的恩德,只有恪尽我的责任,服从您,爱您,敬重您。”与君共勉。

    本书金句

    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我的嘴里,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这畜生虽然不等我的召唤,就自己莽莽撞撞来到这世上,可是他的母亲是个迷人的东西,我们在制造他的时候,曾经有过一场销魂的游戏,这孽种我不能不承认它。

    最卑贱的乞丐,也有他的不值钱的身外之物,人生除了天然的需要以外,要是没有其他的享受,那和畜类的生活有什么分别。

    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

    谁要是相信豺狼的驯良,马儿的健康,孩子的爱情,或是娼妓的盟誓的,他就是个疯子。

    你应该懂得些世故再老呀。

    当心恶魔。孝顺你的爷娘;说过的话不要反悔;不要赌咒;不要奸淫有夫之妇;不要把你的情人打扮的太漂亮。

    (作者声明:原创作品,谢绝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票房毒药《李尔王》: 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lx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