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湘文化”

作者: 一般冶行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22:34 被阅读0次

    1.“湖湘文化”的界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与“楚虽有才,晋实用之”

    首先需要厘清“湖湘文化”这个概念。“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袁名耀所作(其实下半句是张中介所补,但袁名耀名气更大一些)书院门联。上半句取自《左转·襄公二十六年》“楚虽有才,晋实用之。”

    乍看起来,两个“楚”词意一致,实际却有着很大差别。虽然地域相同,但是先秦、两汉时期湖南、湖北的文化应该纳入“楚文化”历史文化形态。(所以说屈原肯定不是湖湘文化代表)后世所盛传的“湖湘文化”其实是发轫于宋、兴旺于明,着其实是历史上北方中原文明南迁所致。

    2.宋元之际的湖湘文化:理学之兴,发乎于楚

    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元理学的鼻祖。这门影响了之后几百年读书人意识形态的新儒学,正是湖湘文化滥觞的由来。岳麓书院建立后,朱熹曾到此地讲学。公元1167年,朱熹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这标志着湖湘文化逐渐从一隅之地的地域性文化,变为了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时代先锋文化。由于中华文明自古不以血统论而以文统论的传统,也正是自那时起,湖湘文化名人就不必拘泥于地域限制,凡是接受这种哲学思想的名人都可以当得此名。

    3.明清之际的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之学说的兴起与“霸蛮”的湖湘学者

    从明代中期开始,“心学”开始兴起。这种儒学理念是对于程朱理学的的演变,最早是由南宋时期陆九渊所提出,在明代中期由江浙文化代表阳明先生(王守仁)所发衍,和其同时期的心学代表人物还有当时粤地的甘泉先生(湛若水)。虽然当时的统治者仍旧推崇朱子理学,但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心学”影响了许多当时的读书人。如果说“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一种修正,那么脾气霸蛮的湖湘学者则提出了一种对理学这种湖湘文化之前核心思想的彻底批判式学说“经世致用之学”没有看错,脾气上来刨自家文化“祖坟”这种事湖湘学者都干得出来。实事求是,恐怖如斯。当然这“祖坟”也不是说刨就刨的,明清之际,经历国破家亡切肤之痛的湖湘读书人,对于程朱理学那老一套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船山先生(王夫之)和顾炎武、黄宗羲是这种学说的首倡者。恐怕中华文明五千年在愚民政策落实上,未有能超过满清朝廷的了。在那个年代,这种经世致用学说被清廷严厉打压,顾炎武的传人(江浙地区)、黄宗羲的传人(南直隶地区)都纷纷折戟沉沙,更有甚者还有人改换门庭。而再次不愧于“霸蛮”二字的湖湘学者则坚持了下来,甚至有些人不屑于参加清廷的科举考试。(当清末,这股风气有所改变,不便细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湖湘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un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