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496)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3-17 19:00 被阅读0次

    补遗卷四(一) 【原书补遗卷四·一】

    余不信孔子删《诗》之说,而又不料茅鹿门之选八大家,至今奉为定例也。尝有句云:“诗亡原只存三百,文古何曾止八家?”

    茅坤,(1512年—1601年),字顺甫,号鹿门,湖州府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代散文家、藏书家。明末儒将茅元仪的祖父。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广西兵备佥事时,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茅坤文武兼长,雅好书法,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反对“文必秦汉”的观点,至于作品内容,则主张必须阐发“六经”之旨。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对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茅坤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同被称为“唐宋派”。有《白华楼藏稿》,刻本罕见。行世者有《茅鹿门集》。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删诗”指的是春秋时期诗歌是很多的,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了305篇。对此问题,唐代以前没有什么争论。但是,从唐代一直到清代大致上争论了1000多年,直到近当代,大家才基本上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孔子的“删诗”不能够成立。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三·七四》曾有言:“《三百篇》者,鲁国方策旧存之诗,圣人正之,使《雅》、《颂》各得其所而已,非删之也。”袁枚不信孔子删诗之说,亦不满唐宋古文八大家之说,故有“诗亡原只存三百,文古何曾止八家”之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49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wz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