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关于教育改革的呼吁和困难
网友A:
中国的基础教育不重视逻辑,不重视审美;重视意识形态塑造,重视实用观念。所有的问题,你不转换成高考文综题的形式,多数人就看不懂。
高考的命题流程和阅卷流程,决定了答案必须统一,包括作文。
我:
所以,语文考试也没啥标准,你说选择题还好,哪个里面有错别字,这很容易来考试。但,思想论述论的,答案不一定,关键是有新意,有逻辑判断就行了,并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这样答案不对,也可得满分。
古代的科举,也是论文,关键也是一篇文章,有错别字也没关系。但主观性太强,如果和考官有关系,就容易考上,也只是走走形式,像王唯啊什么的,很多人,都是裙带关系,给弄了个进士。
如果从标准化的角度,或改卷判卷的方便性和效率吧,也许就决定了考试的形式,只能如此了,改革的方向也是主观题多一点而已。而在标准答案的指引下,判卷老师也怕担责任,你不是标准的答案,或靠点边,只能给你0分,尤其是高考,也会对判卷老师所判的卷子复核。
网友A:
高考阅读是阅电子版的,有一个系统,主观题随机出现在阅卷者面前,同一道题至少要两个人阅,分数相差不大,系统直接取平均分,分数相差过大,这道题会分配给第三方阅,如果还是相差大,会有组长出来阅,北斗兄说话永远只沉浸在自己的节奏中……
阅卷的都是高校学生(研究生居多),阅卷之前会有一个培训,阅卷大概一周就完成了。主观题是按照知识点给分的,作文是按照模板给分的,一篇作文大概平均2、3秒就阅完了。
一篇作文一看就先套用一个模板,它大概处于哪个分数段,就已经决定了,然后根据一些细节上下相调5分以内。我说完了,北斗兄继续~~
我:
另外,学生觉得分数差别大,可以申请复核的,所以,改卷老师这也怕,这是个制度,只能这样考。我们当时,主观题挺多的,标准化之后,现在没有太多关注试题的形式,不太了解怎么搞的。总之,每年高考后,有一些作家会出来说,就是他自己去考,也最多得个几十分,比如王蒙就自己做过卷子,不及格。
你比如说语法题,这东西就是作家也不太遵守,只要知道啥意思就行了,我的意思是,这种考试真能考出水平来?
我大学校报记者团里,有一位我的朋友,是当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获得者,他语文只得了80多分,当时满分是150。
网友B:
但不得不说,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我:
向外国人学习,看人家怎么考的?
网友B:
北斗老哥,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跟外国人学习,小班制?教育资源能分配好吗?从08年开始,中国高考考生一直在900万-1000万左右。
我:
有很多专业也建议很多年了,论证也很详细,也很有道理,也没有给相关部门添加什么麻烦,但一直没有采用。这个要论证的,只是国人太迷信自己,老觉得是自己是天下第一,就是有合理的意见,也很难吸收。
人数不是问题啊。你不能说人数多,就做不了,做不到,成了自己的狗皮膏药了,成了自己的特殊国情了,凡事都用这样的借口,来自我解嘲?
另外,高考要把社会实践和体育分加进去,身体好,体育搞得好,也是要考的课程之一。
网友B:
这个还真不是迷信,在我们河南,一个班的人数至少在100人以上,只有极少数的尖子班才会在100人一下,向外国学习?你让一个老师了解100个人的兴趣?他有那个能力和精力吗?
我们高中,整整一万多个学生,却只有一个特级教师,这差不多就是一般高中的现状了。我的理念在于,呼吁要看实际,我不反对呼吁,我反对的是呼吁的时候用的是上帝视角。
我:
我知道你说的情况,我不比你糊涂多少。现在的问题,高考这种问题,处于社会矛盾的次要问题,所以,国家的政策肯定,也不会太关注,只能先捡紧要的问题解决。
但,呼吁还是要呼吁的,不能因为目前无法解决,人们就不呼吁,就不探索了。
这是两码事啊。咱们小民的建议,问题要反映,人家呼吁就是从实际出发啊,也没有多难的,真的,你看网上很多教育家的建议,很可行的,也不是说立刻要实行的,关键还得看国家的意志。解决不解决,都得看国家的意志。
比如,初中考高中,考体育,高考为什么不考呢?你的意思是应该用小民的视角喽?
05 教育可行的阻力的分析
网友B:
北斗老哥觉得,有几个学校有经费建个比较正规的橡胶操场和购买体育设施?
设身处地想一下,你学校的操场是片草地,你的体育老师是校长他退休年迈的爹,你怎么体育锻炼,初中有操场的都不多。
我:
既然是呼吁,当然要人家要高屋建瓴了,难道仰望官老爷?为什么,橡胶操场和购买体育设施,才是体育锻炼呢?体育,和设施什么的有关系吗?跑步,还要在黄金赛道上跑?
我请问,初中生有什么设施条件,为什么考高中,要考体育?
这是个政策问题,我这里只是列举一倒啊,和条件一点关系都没有。怎么锻炼你自己想办法。反正,考试要考,你放心吧,学校和学生自己会想办法,比如1000米多少秒及格,满分什么的,这都是有规定的,我达到了,我就可以不再锻炼了。
也就是说上层只发号施令就行了,呼吁一下加强体育锻炼,然后学校你自己想办法?我不管。不是呼吁,是考试,要加总分里的。
网友B:
这种体育,还有特长加分最后加在的还不是家庭条件富足的城市学生上。
我:
我们当时中考,就考了,我体育好,不过当是,只有30分,我满分了,要加进总分里的,和你考语文分是一样的性质。
不是,要正规的考试,你如果这样说,还有竞赛,那还有保送的呢。你要这样说,谁让你不得奥奖呢,我当时初中化学得过奥奖啥的,也基本上保送了。咱们讨论的问题,不是不公平的问题,比如送礼什么的。
咱们就讨论正规的,普通学生,我们校长的孩子不用考试,照样上名牌大学,你能和人家比,人家有渠道,专门照顾有突出贡献的人的,咱们有突出贡献吗,有奥奖吗,父母和自己有突出的表现才能吗?
不说了,我就知道,你们会怎么想,就像我手下的员工一样,等着安排工作,从来不知道自己主动去干点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就只是在等待安排。
网友B:
不,你不知道,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你又怎么会觉得不好呢?
我:
我不是既得利益者啊。有些校长的孩子人家确实是不用考试的,照样上名牌大学,你能和人家比,人家有渠道,专门照顾有突出贡献的人的,咱们有突出贡献吗,有奥奖吗,父母和自己有突出的表现才能吗?
这不是既得利益不既得利益的问题,而是一个教育制度安排,有本事你也争取啊,也参加比赛啊,人家可能更苦,所以说,这是一种制度性的规定和安排,这本身也是一种公平的体现。
现在名校也有一定的保送生,不能因为咱们自己得不到,就说是人家钻了漏洞,得了便宜,是既得利益者。人家大学有自主择生的选择,有一些名额,当然普通人是得不到了,但也有人得到,这只是大学招生的补充而已,不能说是什么既得利益者,参加人家这类特长比赛的,也是公平竞争的方式之一,你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人家的这种竞争的,录不录上,当然是择优了。制度是这样设计的,至于说中间的猫腻,那是另一个问题了,或者说是执行中犯罪问题了,谁有线索当然可以举报。
所以,我才说,你头脑里还是二分法盛行,你这个把别人假设成敌人的想法,是很可怕的。
网友B:
北斗老哥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想法和节奏中,也很可怕,在我看来,教育问题就是经济问题
我:
哈哈,同样的话,当然也可以说给你了。
在我看来,不管如何讨论,还是分清主次关系吧。你要讨论犯罪问题,专门讨论,各种问题夹杂在一起,当然也可以,但一码归一码。总之,我认为,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尤其是教育方面的,而且教育部肯定也在酝酿一些什么东西,不然那真是白吃饭了。
可能在你看来,什么东西都是无法做了,所以,才有了一种绝望之心吧。
06 教育受众人群的选择问题
网友B:
不是什么都无法做了,而是不能仅仅这么做,就是这个目的,北斗老哥谈的是有钱之后的教育改革,我谈的是没钱之前的教育改革,所以咱们谈不到一起,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基础教育?什么是竞争性教育?
我:
当然和经济有关系了。家里有钱的,还上这烂教育干嘛。当前国人受教育的目的,有很大的比例还不是因为可以拿到文凭,多赚钱嘛。既然已经有钱了,还上它干嘛呢,那人家可能出国了,上外校了,或者上国学了。现在国学的学堂教育收费也是很高的。
关键是如何认识教育,它的目的是什么?
而且,人家长大后,可能更能赚钱,咱从正规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赚钱能力可能更不如人家。你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经济问题。教育已经是这样了,以后大学很容易考,现在也很容易考,你觉得上个大学还难吗,研究生难吗,博士可能难点是真的。
网友B:
北斗老哥有数据支撑你的观点吗?正规学校毕业赚钱不如草根?逆袭的草根能有多少?
上个大学还难吗?。。。。好吧,或许真的不难。。。
我:
我刚才表述的问题,并不是说草根,我是说有钱人,上的学堂啊,什么西校了,留学生啊。而是说这种人,人家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家当然选择更好的,我不是说草根,草根的素质(尤其是自身发展和赚钱能力的培养)问题,这才是教育真正要关心的。
网友B:
那是有钱人的教育真正要关心。
我:
倒不是说,我只关注有钱人,而是说,有钱人也是人,也是需要关注的对象,这是分层次的讨论问题,说到有钱人了当然要也要从他们的角度来多说几句了。
而就河南来说,我所认识的高中生,比如我村子里的弟弟们妹妹们,侄子侄女什么的,现在根据我的观察,只要上到了高中,他们百分之百都有大学上,有些要打工的就不会上高中了,基本上早就去打工了。
而且高中毕业生,国家并没有规定说你不能复读,因此如果第一次考的学校不好,大不了复习一两年而已,咱们时间多得的,大不了多考几年,考上一个他觉得更好的学校而已,这其实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选择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好与坏的问题,而不是我们当时一个班里只能考上几个,这种严重的有与无的问题。
回到这个话题上来,你还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既然普通教育不是为有钱人设置的,正是为草根设置的,那国家的教育更应该关注草根的发展,方便他们更容易的参与到社会竞争与自身成长中。
所以,我才说要考体育,有社会实践,不能只读死书等等吧,这反而对他们不利。另外,中国的发展不是靠这一点点有钱人,而还是要靠普通大众,靠更广大的人民,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对国家来说,平民的收入高,税收也能收得更多吧,也更利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啊。
哈哈,从大的方面来说,还要放眼世界,吸取人家的经验有什么不好呢,这个逻辑很简单,肯定要改的,现在这种应试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也不利于国民教育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长远发展,尤其是既然大学生这么多,大学这么容易考的情况。
现在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这么多,就业这么难,是社会上不需要这么多人才,还是怎么回事,我想两方面都有,大学也得改,大学里教育出来的人,找不到工作,不适应社会的变化,或者不能产学研结合,这不是更大的浪费吗?
一毕业,傻眼了,很多还得从头学,有的好几年都找不到对口的专业,要人家改变思路,咋改?大量的学生推向了社会,没有工作的问题这个更大,大量的社会青年游荡在社会的边缘,时间一久如果对自己和未来绝望,这个国家的发展是不是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呢。
我想这些问题都得从整体上来考虑和解决,要有系统化思维,相信国家也有能力会解决好这类问题吧,当然了,小民肯定又沉浸了,就算又做了一次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