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诗人屈原

作者: 若愚2021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07:12 被阅读26次

       

    最早的诗人屈原

          余光中说,“是谁传下诗人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是屈原。

        《诗经》虽然有几篇出现了明确的作者,例如许穆夫人,但总体来说呈现的是集体性,而非个性。真正在作品上给予直接个人主观影响、体现鲜明个人特色的,是屈原。楚辞和诗经,奠定了中国的根文学。从这点上来说,屈原确实有被纪念的理由。

        可端午节的由来不是因为他在文学上的影响力,而是因为他怀沙自沉的结局。楚国人在划舟追赶屈原,怀着哀伤的心情抛下粽子,说“鱼儿鱼儿,你们不要吃他的尸体”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这在后世会演变成一个节日。

          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史书上说他出身贵族,与楚怀王同宗,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一开始很得楚怀王倚重,怀王常与他商议国事。他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当时,“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楚国的版图是诸侯国中最大的,也是最强盛的,屈原参与治理下的楚国,富饶辽阔,前景光明。

          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诬陷屈原把持权柄,自矜功伐。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这是屈原初次被流放。

          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想要破坏齐楚联盟。于是派去了腹黑学鼻祖张仪:“秦国愿和楚国相亲相爱,只是憎恶齐国,如果楚国能和齐国绝交的话,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心,听信了张仪。等到齐楚断交,派人去秦国索地时,张仪:“给,六里。就六里,拿去吧。”使者回国报告楚王,楚王伐兵攻秦,大败。周边的魏国又趁虚而入来伐楚,齐国怒不救楚。

          第二年,秦国又来割地求和,怀王说:“不愿得地,愿得张仪。”张仪听了,不慌不忙地去了。到了楚国,重金贿赂大臣靳尚,又勾结上楚王宠妃郑袖。这个郑袖,就是“掩袖工馋,狐媚偏能惑主”的郑袖。她对进宫受宠的魏女很好,关心她,然后跟她说:“楚怀王很喜欢你的容貌,就是不喜欢你的鼻子”。魏女之后见到怀王就拿手帕遮住鼻子。怀王疑惑,问郑袖,郑袖说,她嫌你有口臭。于是怀王下令割掉魏女的鼻子。

        楚怀王受了靳尚和郑袖的撺掇,也不知怎么竟把张仪放了。此时屈原被派去和齐国和谈,回来大概讲了些道理,问怀王:“您怎么不把张仪杀了呢?”怀王追悔莫及。

        后来秦国与楚国通婚,想要怀王前去会面。怀王准备去,屈原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让他别去。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他不要得罪秦国。怀王去了,被囚禁三年,客死于秦。

        之后他的长子顷襄即位,子兰为令尹。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二次放逐,漂泊在荆楚一带。楚国在顷襄、子兰的操纵下,国力日益衰微。

        屈原一边在江边流放,一边留下很多诗歌。思往事,悲回风,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息以掩涕,九死未悔。

        又过了十几年,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的消息传来,屈原的希望彻底破灭。

        他亲眼看着自己热爱的、曾经倾注了那么多心血建设的国家覆灭。 

        儒家提倡明哲保身,渔父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儒家的出世和入世智慧。可是屈原有洁癖,理想主义,“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太史公赞美他:“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太史公还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太史公的遭遇也是一样的,诗歌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早的诗人屈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da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