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套的,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作者: 汪星人爱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16-07-21 15:56 被阅读260次

    早上意外起得很早,时间是5:50分,在起床和睡觉之间挣扎。离上班时间还有2个小时的充足时间,那这么长的时间,做点什么好呢?就把这本刚到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拿来阅读一下吧,这便是阅读这本书的独一无二的时刻。

    奥野宣之在书里说——不要放走任何与读书相关的东西。记录下你在阅读一本书的场景,也会有助于帮助你回忆起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是这样,因为我们阅读一本书,往往会首先根据其情景所主观筛选的,比如早起的时候,我喜欢读一些专业性或学术性的东西,这时我的头脑最清楚,最愿意去接触或理解这些乏味枯燥的东西;上班间隙在公司午休的当口,我喜欢阅读一些简短的散文或轻松愉悦的小说文学,这时我需要身体放松;在临睡前,我可能会去阅读一些需要记忆的古典文学类小说,这是我目前的新爱好。因为我根据场景和自我的接收程度挑选的书,所以更加有助于我的记忆和领悟。

    下面来说说正文,这种神奇的阅读术究竟是什么呢?哦,原来就是一种叫做笔记读书法的玩意儿。

    我们一般是怎么读书的呢?

    在我们埋头苦读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遇到重点知识要做笔记,讲解的时候会重点讲解这些知识点,那时候我们会认真的在本子上做笔记,那时候没有电脑,我们还没有那么多可以依赖的现代化工具,考试的前夕,老师还会特意交待,要反复研究重点

    知识和笔记,考试的知识点就在这里哟。

    后来这种方法很成功,成功地让我们厌烦了读书。

    大学毕业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摆脱这些枯燥乏味,需要一遍遍重复的教科书了,阅读的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当然因为不擅长选书,所以挑选的阅读内容也是乱七八糟的。同时,我们再也不想重复过去枯燥的阅读方法了,我们进入了讲究效率的时代,各种推荐的书单应接不暇,各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层出不穷,似乎各方面都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要多读书,数量越多似乎你就越有知识,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追求“速读“的年代,我并非排斥速读有什么不好,只是自己亲身实践下来,发现数量上来之后,质量却没有相应跟上来。

    就如同作者所说——我们最需要铭记于心的,关于读书最基本的目标,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我之前读书,也是有方法的,首先看一下这本书的大概章节和内容,再每一章节仔细研读,遇到好的就拿手机拍下照片,或者直接存到点子笔记本里,或者拿笔在书上画个记号。后来书读完了,我就基本上再也没有翻过我做的记号或笔记,因为没有记住书的内容,即便后来写作的时候想引用也想不起来了。

    那作者介绍的“笔记本读书法”究竟是个什么鬼呢?将整本书阅读完之后,我再回头去想,主要思想不正是和我们读书时候使用的老套方法是如出一辙的吗?只是我们因为厌烦上学的枯燥,所以忘记了我们最原始的读书方法。

    所以这便有了我今天写的这篇主题——最老套的,也是最有效的。虽然内核一样,但作者给了这个中心思想不一样的方法论和阐述方式呀,同样值得我们一一细读下去,为了找回我们曾经最擅长,却渐渐遗忘的方法。

    本书的写作思路很好理解,第一部分介绍了笔记读书法的运作方式,主体内容,注意事项;第二部分介绍了列愿望书单和选书,购书的相关小技巧;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关于记笔记的价值,以及各种被实践过的优质笔记方法;第四部分引导我们如何进行笔记的再创造和输出;第五部分就是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提升阅读体验的一些小技巧。

    关于选书和购书的技巧,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经常会被图书电商平台的满减折扣挑花眼,或者到书店里被五颜六色的封面所吸引,怎么办呢?作者告诉我们了一些很实用的选书小技巧,1.随时记录你的购书愿望清单;2.带着愿望清单去书单选书;3.如何理性实用在线愿望书单;4.从各种途径收集感兴趣的书;5.找到一本开启书单的“枢纽书”;6.阅读报纸书评部分等。

    这其中我感觉最实用的随时记录自己的愿望清单,比如收听感兴趣的读书电台推荐的相关书籍,看到某个喜欢的作者推荐的相关书籍,或者根据一本书的相关参考书籍来找书,通过各种权威的书单,也是我曾使用过的方法。

    接下来,就是最实用的干货部分,这部分很多小方法有部分肯定是我们曾经所用过的,后来放弃了的。这里作者说了一句很让人宽慰的话,哪怕只有一句,只要是你自己的想法,也是好的。回想一下读书的时候,我们正是因为这种被迫式的笔记才让我们消解了读书乐趣,所以,千万不要有压力,哪怕仅仅只是记录一句“某日某时,我读了一本什么书,感觉很棒。

    这里作者着重强调了一个叫“葱鲔火锅式“的读书方法,用我的理解来说,就是摘抄和个人评论相结合的笔记方法,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其中作者还分享自己的读书案例,笔记由两部分结合:1.觉得书中很重要的段落;2.这段对你产生了什么启发。

    还有一些关于如何截取有意思的段落的技巧,如手写摘抄有共鸣的语句,记录书的小标题,收录关于书的简报,复制粘贴部分重要章节,阅读别人的书评笔记等,这几个技巧当中有几个也是我曾经使用的哟。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叹一句,这和我们曾经使用过的读书方法简直像到不行,但区别就在于最后这一步,课堂曾经教给我们的笔记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而这里要做的笔记却是用来为自己负责的。这一部才是我们最欠缺,需要弥补起来的。

    那作者介绍了什么方法呢?重要的内容,第一轮记不住,没关系,记好笔记,再重来阅读一次知识点;再重读一次笔记,如此反复几次,保证理解妥妥滴,关于复读的小技巧,去书中寻找吧。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那便是输出读书笔记或读书感想,现在最常见的大概就是发博客吧,方便互相交流。以前我只注意了输入(阅读和摘抄),输出的时候还是没那么广阔的思路,后来发现原来是因为没有经常锻炼自己的思维总结能力,缺少一个输出的端口。当我把读书的目的从阅读调整为阅读输出之后,阅读质量自然就不再马虎,阅读输出也更加言之有物,这实在是一个可喜的转变。

    作者说的这样一句朴实的话,很好——不管多么简陋的一句话,都应该转化为语言,踏踏实实落实到纸上。一个笔记本对于阅读的意义非比寻常,最老套的,也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古人诚不欺我也。

    ————————————————————

    我是扩展问题的分割线。

    1.文学类书籍是否可以使用此方法?当然可以。

    看到别人评论,这种读书方法不适合艺术类或文学类,那也未必,那文学类如何记笔记呢,就拿我之前阅读的一本轻爱情小说——《我所遇到的最美好的事》为例子,这类爱情小说从粗略看来,确实没什么东西好记录的吧。

    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我依然从中看到了很多可以用来作为写作素材积累和发散的好句,比如“我觉得每一代人都会认为他们的上一代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梦想,就好像梦想是在他们出生后才被创造出来似的。”,这句话又让我想起来之前看的另一本《负负得正》里面有一个章节叫“一代不如一代,我们都在收烂摊。里面还有一句很有道理的平常话——当你跟某个人交往的时候,你就应该有这个想法,对未来的设想。这句话,我也将它划伤了记号。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也帮助我在写这本书的书评的时候能够拓展发挥。

    就如同作者在书中介绍的那样——本书介绍的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度吸收书的内容,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书中的很多不注意的打动你的小细节,同样可以被你吸收消化,然后将作者的思想转变为自己的思想,从“借来的”变为“自己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老套的,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eb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