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的第一部话剧,是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
“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换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这剧我看了太多遍,台词已经烂熟于心。
这是一只陷在恋爱中的盲目的“犀牛”的心声。
最近也有这种“视力最差的时候”,但不是在黄昏,也不是因为恋爱,而是在午夜。
如果你也有一个人熬夜的经历,可以下次感受一下同一件事情在午夜思考,和在清晨思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需要做决定,在午夜的决定和在清晨的决定恐怕会是完全相反的。
我说不上来到底哪个决定更加正确,因为我渐渐意识到自己在这两个时段思考问题都会比较极端,极端时候做的决定都不会是最优的决定,所以也许这两个时段做的决定都是错的吧。
◆◆◆
打个比方吧,我们身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介于绝对的黑色和绝对的白色之间的灰色状态,想象这是一个渐变的区间, 我想许多的不安都来自于对于这“不确定”的灰色的厌恶。
或者是黑色,或者是白色,纯净总是让人舒服的,总之不要一直处在这种不明朗的暧昧状态就好。午夜的时候我们倾向于绝对的黑色,清晨我们又倾向于绝对的白色,而这两种状态,都不是真实的。
在灰色状态有好有坏,好处是看起来我们是安全的,也可以用这种不明朗的状态安慰自己:既然大家都不明朗,自己也就没必要这样较真了;坏处是,这种灰色偶尔会带来一些迷茫,到底应该何去何从,自己的方向到底是对是错。
◆◆◆
“每当心情低落或者迷失志向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阅读。”在《学会学习》这本书序言中看到这句话时,我用笔把它标记了出来。我曾经写过一句话:“如果不是因为极致的孤独,谁会愿意老老实实读一本书呢?”我并不热爱阅读,如果有其他能让我的灵魂暂时栖息的方式,我也许就不会选择读书了。
《学会学习》◆◆◆
老实说,我很羡慕那些通过自己看看视频,跟朋友聊天、打麻将,约同事喝啤酒啃小龙虾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人,但是我觉得自己很难做到。
有过三五个能够倾心交谈的朋友,但是因为已经天南地北许多年,想起要讲一件事光铺垫背景就要好长时间,所以也就变得不爱说了。身边也有自己曾以为能够倾诉并且获得安慰和建议的人,尝试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被轻蔑地忽视,也就不愿意再说第二次了。毕竟大家都挺忙的,是不是?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渐行渐远渐无书的吧……
唯有阅读,能够找到与自己同样寂寞的灵魂。虽然读书或者学习都是一个人的事,但是就是这种陌路上偶尔相遇知音又擦肩而过的感动,已经足够支撑自己在灰色地带更坚强地走下去。
学习的意义,是让自己的内心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