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道德

作者: 一个琳_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09:58 被阅读449次
    教师的职业道德

    有人说,在各行各业发展的道路上,人的道德总会与职业渐行渐远,当“职业道德”慢慢沦为“职业”与“道德”时,这一份职业就失去了活力。

    以教师为例,谁都不可想象,当教师这一群体失去了师德的根基,我们面临的将会是怎样不堪的教育困境?

    我们需要深刻地了解,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或许它仅仅是一份工作,为己谋生所用;或许它是一个传递知识的岗位,专为教与育;或许它是一种需要用心、需要爱来浇灌的职业,忠于人民。

    无论何种观念,我们都不可全然否定,但后者却在一个期待步入教师队伍的我的心里,深深扎根。

    在接触教育这个专业之前,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只是与该职业相对应所具备的道德准则与品质,而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赋予了这一份职业更深沉的价值后,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发人深省。

    在教育的发展历史长河中,教师所面临的难题,从如何将教育的成效最大化,到如何将教师的技能大幅度提高,我们始终忽略了教师这一群体在道德方面的建设与重塑。

    在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有屡见不鲜的教师虐童、教师收贿等事件,其最大的缘由是教师职业道德良莠不齐,导致一些浑水摸鱼的道德缺失者进入教师这一群体。

    因而,我们在过分相信这一群体的自觉性的同时,需要反省这一职业在社会中的影响与重要性。

    首先,教师在社会中时刻担任着示范的角色,以身作则。有人会反驳道,教师也只是一个平凡人,不可能不犯错误。这就是教师的自律性与规范性的力量,在道德底线上不偏差,不越线,这就是一个教师对自我基本的要求。

    谈起教师职业道德,我们不免要提到“责任”一词。

    教师职业具有双向性,即在工作活动中,教师面临的不是个体,教师不但要扮演一个传授者的角色,而且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并且获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某些重要信息,以反馈自我教学的优与劣。

    毫无疑问,单向的传授与接收在教学方法中是难以见效的。然而,在高校中不乏这样的教师,不少老师会告诉你:你需要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而非教师自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沦为一个无感情色彩的职业,受着教学成果的压力,过多的“责任”变成了手段,学生不会热爱施压的教师,教师就更不会热爱这份职业。

    就是在这样的死循环里由着教育的热忱褪去,我们不免失去了初心。在职业道德中,教师应寓教于乐,广开言路,同时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育人是一份十分需要使命感的事业,在这份职业依旧让我憧憬时,比起我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我更想问我可以付出什么?

    有人说,既然选择做了教师,就要守得住清贫。任何职业都不会以清贫作为道德规范,但当你选择走上这条路时,会有无数的诱惑在向你招引,日益膨胀的消费压力,物质贵贱的攀比心理……

    利字当头,有人走了弯路。他们觉得金钱薄待了他们,他们就薄待了学生。于是就有了“禁止教师有偿家教”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规出现。

    你会发现,热爱并且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的是一群甘于贫乐的人。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最美乡村教师从未缺席,他们不只是在这个职业里奉献,更是在这份工作里学会忘我。

    我大学的一位专业课老师,便是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他一生在教育路上前行,古稀之年还选择到贫困地区支教发挥余热,试问,这难道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吗?

    在一个职业上坚持多年,不少人会失去了耐心,马虎应付工作,失去最初对教育事业以及对自己的期待,这一部分人难免要埋怨工作一成不变的枯燥性。

    其实,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社会飞速地发展,教育更是面临新时代的挑战,每个教师需要不断地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扩展教育完善教育。

    “新”在职业道德中需要占有一席之地,新的教育方式、新的工作心态、新的见识储存,都将会对新的传道授业解惑有所帮助。

    固步自封、盲目满足终将被创新潮流所遗弃。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名利不比德智崇高,心之所控,在乎于己。

    我眼中的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真善美的无私奉献,还是一种不断进取的责任与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期许的使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师的职业道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jc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