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更Day 20 #
乔哈里窗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Joseph Luft)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提出了一个“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现在也被称为乔哈里窗。
乔哈里窗将人的内心世界比做一个窗子,窗子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Open)、盲目区(Blind)、隐秘区(Private)和未知区(Potential)。
如下图所示的样子:
乔哈里窗认为在人际沟通中,如果沟通双方是在开放区,那么沟通一般比较顺畅;如果是在盲目区和隐秘区,那就容易大大增加沟通成本,甚至引起各种误解。
扩大开放区 让沟通更顺畅因此,在人际沟通中,我们应该努力扩大每次沟通的开放区,沟通的要点就是告知和探询。
这两个要点分别针对乔哈里窗的不同情况,告知就是针对别人不知道而你知道的隐秘区。有时候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比如自卑和怯懦,很多人是不愿意让外人知道的。但有时候如果别人不知道你的担忧,就很难顾及到你的情绪,因此就很可能做了让你不开心和不满意的事情还不自知。所以,在人际沟通的时候,适当透漏和告知对沟通有利的“秘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探询自然就是针对别人知道而你不知道的盲目区而言的。探询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提问+回答”的沟通反馈氛围,技巧就是提问。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往往更容易得到别人的答案。通过开放式问题让谈话继续,通过封闭式问题对你的盲目区进行确认。
乔哈里窗是个普遍性的现象,它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理解沟通误差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我们应该如果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沟通的误差问题。
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和父母的沟通。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矛盾大部分都是因为隐秘区造成的。父母所知所想的我们几乎都知道,而我们知道的、心里所想的,有很多父母是不知道的,因此我们不能单单把此归咎为父母的“无知”。它确实是个代沟问题,但并不是没有解决之道,及时、准确、恰当的告知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我们连这一点都没有做到甚至是尝试过,恐怕是没有理由抱怨和他们之间沟通误解的。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