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元1368 - 1644年】
明朝的统一,将整个北方基本都纳入了版图,这比宋朝时期的地盘可要大多了,而明朝也将这种局面维持了二百余年。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情:一是整饬贪腐,让整个官场为之清明;二是杀人,在原左丞相“胡惟庸谋逆案”和大将“蓝玉谋逆案”中诛杀近五万人;三是设立锦衣卫,以侦查百官;四是废丞相制,即把原来丞相总理的政务全部包揽到自己身上,这是害怕丞相权力过大;五是封王,将他二十四个儿子(真够能生的)和一个侄孙分封为王,且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兵权;六是立储,将太子朱标的儿子立为皇太孙,由于朱标早死,打算让朱允炆即位。其实朱元璋废丞相制和大肆杀人的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皇权,给继任者铺路。
明太祖死后,明惠帝朱允炆即位。由于他二十四叔叔都有一定的兵权,加之明惠帝年纪尚轻,或多或少对他有些不以为然。于是明惠帝决定削藩,但使用手段也太直接,相继把几个王贬为庶人或者逼死,不给人留后路。这时他的叔叔燕王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忍不住发动叛变,终于在三年后(1401年)取得了皇位,史称“靖难之役”。而明惠帝朱允炆也不知所踪。
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朱棣与他的父亲朱元璋颇有些相像:善打仗、好猜忌。他在位时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一是打仗,五征鞑靼和瓦剌,让蒙古势力愈加衰弱,同时将讨平安南和西南蛮;二是派“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发展海上事业(郑和历史上七下西洋,一直持续到明宣宗时期);三是组织编纂《永乐大典》,将百家之书备辑为一书,可惜该书大部分现今已遗失;四是将国都由南京迁至北京;四是设立东厂,直接由宦官领导,同时恢复了明太祖末期废弃的锦衣卫,以监视全国。
后来,明朝皇帝逐渐放权给宦官,导致宦官弄权。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瓦剌,结果发生“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王振被杀,明英宗被俘。
于是兵部侍郎于谦等人赶紧拥立英宗弟朱祁钰,是为明景帝,并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有意思的事情来了,瓦剌本来也只是想打一头就跑,没想到把明朝皇帝给俘虏了,带走又很麻烦,于是就在明景帝正式称帝的那一年,将明英宗朱祁镇归还。
而此时的朱祁镇就有些憋屈:他才24岁,皇帝都还没做够呢,怎么莫名其妙就成了太上皇?于是在八年后(1457年),趁着景帝重病,在“夺门之变”中成功复辟,重新当了皇帝。而景帝被废为郕王,随后死去。
英宗死后,明宪宗即位。他为人比较厚道,即位初就恢复了景帝朱祁钰的皇帝尊号。但他对政事处理得不好,任用奸邪,还设立了西厂,可不奏报,直接逮捕臣民。
到了明武宗时,宦官更是一手遮天,有八个太监最受宠信,时称“八虎”。而且又设立了一个特务机构,叫做内厂,连东西厂也在侦察之列,权势极大。
明神宗即位后,内部党争愈演愈烈,而外部也渐渐不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曾经为明朝戍边的建州女真反叛,努尔哈赤自称可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以区别于宋朝时候的金)。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金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之后又连陷多个城池。
而此时的明朝皇帝明熹宗,却任用宦官魏忠贤。魏忠贤一手遮天,朝政及其败坏。这样的明朝怎么能够赢得战争呢?
到了明思宗,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已无力控制局面。除了此时皇太极带领的后金同明室激战外,全国流寇四起,势力较大的有张献忠和李自成,四处流窜。
在崇祯二年(1629年),明思宗因后金使用的反间计将边防大将袁崇焕下狱,于是明朝的边防基本失控。
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是为清太宗。
1644年,清太宗死,清世祖即位,并改元顺治,清世祖年幼,由多尔衮摄政。
同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思宗及诸后妃皆自尽,大臣从死者数十人,历史上的明朝就此结束。
而此时明朝大臣先后拥立了宗室成员维持政局,同时仍保有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界,史称南明。但南明内斗不止,没有掀起什么太大波浪,只坚持了十八年就在康熙元年(1662年)被清朝消灭。只余下郑成功在台湾继续抗清。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里的中国历史,请同步关注公众号:历史沉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