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空间散文特辑思路花语
细读《金刚经》|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细读《金刚经》|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作者: 简JN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21:13 被阅读0次

    原文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大意

    再有,须菩提,随说《金刚经》,哪怕是只说其中的四句偈语,应当知道此处,一切世间的人、天人、阿修罗都应该供养,好像是佛的塔庙所在地一样。更何况有人修持、读诵。须菩提,你应当知道此人已成就了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做到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佛在,那么就是尊重佛的好弟子。

    延伸解读

    一是“天人阿修罗”。在解释“天人”和“阿修罗”两个佛教专用名词前,必须先给大家讲讲平时人们常说的“六道轮回”,因为弄清楚了“六道”,这两个专用名词便应刃而解。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所谓六道,即:天人道(化生)、阿修罗道(魔)、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天人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

    天人,梵语,又称天众,音译为提婆,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人,是指住在欲界、色界等天界之上的诸神,是天界众生的总称。天人居于天界,为六道轮回之一。

    阿修罗,梵语,也有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的,直译为“非天”,意思是“果报”似天而非天之义,比“天人”低一个等次,指尚未修行到“天人”的地步。

    二是“若尊重弟子”。这一句不容易理解,佛教中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有的解释为不但要尊重佛,而且还要尊重佛的弟子;有的解释为这就是可尊重的佛弟子,也有的解释为就应当像弟子尊重佛那样尊重这部经典。虽然字译各有不同,但大意都是一样的,就是《金刚经》所在之处就如佛在,必须是发自内心地去敬重,才是佛家真正的弟子和佛家弟子们应有的庄严态度。

    感悟

    本品是佛接着上一品对须菩提继续讲法,那么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我的感想如下:

    一是成功是有方法的。佛在本品中告诉弟子们,一个人只要是真正地喜欢《金刚经》,研究明白了其中的深义和内涵,并且讲说它、传播它,哪怕只是给人们讲解其中的四句偈语,就如佛塔所在一样,不管是人、魔、神等都会保佑他(她),这个人如果再“受持读诵”,那就是天下第一等的人,成就了这个世界上第一希有之法。

    因此,本品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成功或许没有捷径,但成功一定有方法。不管哪个领域,总是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短时间成功了,有人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走很长的道路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方法不同造成的。虽然人生中很多事情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很多时候不得不用是否成功来验证。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无奈。我认为只要是目标明确,找准方法,全力以赴,就一定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当然,成功有大小、有多少,但只要是自己认可就好。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二是实质重于形式。佛在本品中告诉弟子“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即经如佛,佛即经,看到佛经就如看到佛,哪怕只是佛法中的四句偈语,也如佛在眼前一样地恭敬才行,而不是看到佛身才起崇敬之心。其实,我认为这也是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真理: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学概念,对现实生活却有非同小可的意义。当今世界,形式主义之所以大行真道,自是因为有其生存的沃土,别的不说,单就我看到、听到、见到的礼佛敬佛之人来说,并不是真正地崇敬佛法,修身养性,弘善遏恶,很多人只是注重形式,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而不自知,或愚昧,或迷信,或功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理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轻松地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读者们也不用再天天吟唱“借我一双慧眼”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慧眼。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2020.6.6 15:40

    NO:2020-3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细读《金刚经》|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pd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