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广东找工作,给同学小刘打个电话,想听听小刘的意见。
我问:老同学,我来广东打工,想找份工作。广东工程类的工作工资高不高呢?
“这看你找什么样的工作了。一般技术人员,也就十来万一年,这里面包括所有的补贴及加班费了。”小刘说。
我想,那么低啊。
“这边搞个部长之类的职位,工资一般一万左右。总工及副经理以上级别,工资要高一点。但做到这种级别很不容易,你需要很强的能力,身体、技术要好,你才能吃得消。”小刘给我介绍说。
刘同学和我是大学同一界的同学,他工民建,我路桥。毕业后他就来广东打工,一呆就是二十年,己在广东娶妻生子。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已过二十年。如今,小刘已是一家国企的项目副经理,待遇拿上年薪。
目前,小刘在杭州的一个项目部工作,做高架桥。
我问:桥不是你的专业,做桥不感到困难吗?高架桥施工工艺复杂,可不是闹着玩的。
小刘说:项目部不是我一个人做,有很多专业人员,我可以不管技术,技术由懂的人做,我只要结果。
我说:哦,是这样。领导只抓进度就好。
小刘说:你别低估了一个国企的能力。一个方案的成型都需要好几个部门讨论,再做最终的拍板。如项目部技术有瓶颈,可以请教公司总部,总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专家。我们可不是在单打独斗。
这些年,一直呆在小城市,做小工程,小城市的工程,大都是投资商承包,他们不专业或者说根本不懂,为了节约成本,一般只请一两个技术人员,怎么施工,基本技术人员说了算。遇上难题,那有什么专家进行技术支援,基本靠业主、监理、施工三方开个专题会议讨论,基本是业主说了准数。小城的业主技术水平实在难以恭维,他们有的小学文化,甚至有的领导还是大队干部出身,基本没读书。由他们来决定工程施工方案,实在是难为这些干部,可有些问题实实在在是他们拍板的。
这时候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孤单的,他不够级别,说话也不响亮。工程技术本来是客观的,融进了“权力”后,工程技术就变得主观起来。技术人员想把客观的方案说一说,人家不见得听。领导的做法不对,但他有权力,你就得按他说的去做。
我一直想“鲁班工程”是不可能再有的。小刘告诉我,他们公司做了好几个“鲁班工程”。对他说的话,我将信将疑,但心里欣喜,对工程又燃起了希望。不停的在心里自言自语:“广东还有鲁班工程”。
其实,每一个行业的人,都希望在有限的人生中拿到行业的最高褒奖。“鲁班奖”失踪了这么多年,要是那项工程获得了“鲁班奖”,真值得大力宣传一下,也让我们这些坚持做着工程的人去仰望一下。
有梦,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