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
天秤座
米索不达亚文明占星家为了方便研究及观测天上诸多恒星,人们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一区就是一个星座。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天文学范畴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却和人的性格运势联系在了一起。类似我国古代的占卜,虽然被当作迷信,不过在某些时候,这些被当作迷信的东西确有着解释不了的合理。
有好事者把十二星座进行了量化,还为之命名。天秤座的符号象征一杆秤子,希腊字母Ω代表了衡量,而下面的“-”则代表了衡量的基础。在天秤座的神话中,维纳斯代表了天秤座的特质。但由那一杆秤子,可以看出天秤座追求平衡的基本念头,同时,摇摆不定的秤子也表现出天秤座的犹豫不决。
一
或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感受,在中学时代,除了课本以外,任何一本课外书都无比的精彩,看几遍都未必会觉得烦躁。而当你过了那个年纪,可能再也静不下来读书了,所以,每个人都会喜欢怀念曾经。
晓宇所在的是一所半封闭管理的学校,半封闭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校园管理模式,通过限制学生的活动范围,从而迫使学生进行被动学习。因为与填鸭式应试教育的要求高度吻合,在当时成为了很多名校的代名词,当然存在即是合理。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总是对自己现有的一切挑三拣四,总是在羡慕着自己所没有的,然后不断盲目的尝试着追求,毫无征兆的失败。开始给自己寻找一个出口,最后才发现,那些没有办法被现代科学所证明空间,恰恰就是净土。
青春的萌动让这个年纪的孩子有着猫一般的好奇心,他们急于去发现一切,而在半封闭管理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期刊杂志显然成了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链接。星座类的图书,在校园当中应该是最受欢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无非是这类图书当中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的巧合,恰好满足这个年纪的好奇心;里面有着得对爱恋的隐晦描写俨然成为了青春懵懂的权威教材。
虽然在学校,这些都是禁书,因此也凸显出这些书籍的珍贵,往往能够在班级里反复传阅,也总有同学绞尽脑汁去找寻,哪怕是盗版的,也许大家在意的并不是内容,而是那种潜伏一般的刺激感。尽管用不了几天书本便已经满是沧桑,不过它的魅力总是大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对于这些不知算不算八卦的东西,晓宇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充满的好奇,不过特立独行的是,他总是表现出一副莫不关系的样子。在教室里不断传阅的杂志,他都是拒绝的,不过在他总是认真的听着别人关于这些八卦的闲聊,这是他获取这些信息的来源。
二
或许是这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一种叫做阶段性自我检讨综合症的病,简单的症状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那么一瞬间有一种虚度时光的负罪感,然后有那么几天会充满学习和奋斗的欲望。
难得没有补课的周末,晓宇没有像往常一样去网吧,到教室去自习。
推开教室门,晓宇诧异的发现,教室里并没有人,就连那几个学霸级别的人物都不在。晓宇走到自己的座位,打开资料,开始了这一个阶段的反省。
夏天的热,不断发酵着晓宇的心,手里的笔不停的绕着右手拇指打转,始终无法落到纸上,形成只字片言。
“还是走吧!”晓宇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合上了书本。眼睛余光却看到了涵秋课桌抽屉里的一本星座书。
一只饥饿的猫发现了老鼠,晓宇内心的好奇被瞬间触发。正当他想伸手去拿的时候,大脑中又闪过另一个念头“算了,万一有人来了怎么办?”
两个念头开始在脑海中摆起了擂台,“看”?“不看”?晓宇陷入了无限的纠结。
其实,或许根本没有人关注他在看什么,谁也没有活在谁的嘴里,然而晓宇内心的自负,却把他的这种特立独行放大了。
“好奇心害死人。”晓宇心里的纠结似乎有了结果,一把扯过书开始翻起来。
“想不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神也沦陷了。哟,郑晓宇,你还挺能装的啊!就说你平时一身素白,其实内心也是五彩斑斓!呵呵”声音太过于熟悉,不知涵秋什么时候,已经走到了他的旁边。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晓宇念叨着,这时距离他把这本书翻开还不到十分钟。
晓宇迅速合上书,就像上课时被老师逮到偷偷看小说。本应拿出脑袋中的所有词汇来反驳,这一分钟竟“无语凝噎”。
罢了,有些时候,沉默才是最好的进攻方式。古人对此,已经做出的完美的诠释,因为话多而掉了脑袋的人不在少数。渴望表达和学会倾听根本就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两种境界。前者属于聪明,后者才是真正的智慧,而现实中,人们都往往太过于聪明,而又太缺乏智慧。
索性,涵秋也没有在继续追问的迹象,她拿了几本书,径直走出了教室。
每个人都试图把自己表现得很强大,不过更多时候,改变一切不过是一颗稻草。有时你拼命谋划什么,往往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让你前功尽弃。有的人可以很快忘记,有的人却难以介怀。
按说障碍扫除,可以肆无忌惮翻看那本书,但晓宇也俨然已经没有了兴致。
三
如果说,风景是上天对一个城市最大的惠赠。那么,这个城市一定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么生活在这样的城市,肯定是几世修来的福。
晓宇带着反复的纠结,走在西洱河边。
西洱河,如此清澈的风景当中,有谁,又能把她和血腥的战争联系的起来。而实际上,似乎任何的美丽都无法掩饰历史在上面留下的痕迹,可惜的是,人永远是一种善忘的物种,无论多么刻骨铭心的痛,终将会被遗忘,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幸运的是,有些文字,最终还是在时间的筛子里逃脱。
“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殁。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骨枯。”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蛮子朝歌》中留下的记录。
这首诗说的是发生在唐朝天宝年间的“天宝战争”。唐,应该是一个强盛的代名词,剑南节度使李宓在出征前,相比没有把这弹丸之地当做一回事儿,但他一定没有想到第二次天宝战争,也是以唐军全军覆没告终。
先哲孟子曾经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有的战争,似乎都没有正义与否的论断,千里的跋涉,早已埋下了战败的伏笔。
当然,唐军将士做梦都不可能想到是,当他在西洱海边倒下后,却得到了此生从未有过的尊重。所有的将军将士都被厚葬,作为将领的李宓更是在西洱河边的山坡上有了自己的祠堂,安静的享受着人间的烟火。
“蛮”是历史上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大概有想说这些人都是野蛮不讲理的意味。而结果却恰恰相反,对待一个侵略者,蛮子却显示出了格外的大度。
实际上,很多时候所谓的大度,与其是说拯救别人,倒不如说是对自己的解放。就像那些被年轻人一直放不下的过往,谁又知道,五年后,或者十年后又会是什么样的光景。总是把自己看得太重,结果都是全军覆没,只不过,像李宓那边幸运的人确实屈指可数。
一缕带着杨柳清新味道的风,吹醒了晓宇飘飞的思绪。他拉紧了衣服,转身,快步向学校走去。
快到学校正门的时候,一身熟悉的红衣,出现在离他不远的地方。
“继续走?绕路走后门?”晓宇失却了几分之前的无畏,停下脚步靠边。犹豫了一分钟后,转身向学校后门走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