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里文友给了一个主题:复盘,题目、方向自拟。
我想了好久,想不出我这段时间以来,有什么可以复盘的。
来简简书,已经46天了,坚持日更46天。没有写出爆款文章,也没有获得很大的收益,只是每篇在写作字数上面做到了千字以上。
我一直在思考,在摸索,我要怎么继续我的写作之路?
看到很多人说,首先确定一个领域,再进行垂直深耕。可是,我又想,我能在哪方面垂直深耕呢,好像并没特别突出的地方。
在看了很多爆款文章,研读了很多爆款文章之后,我觉得我好像离爆款文章更远了。
首先我写不出那种爆款标题。那些震慑人心的,抑或引人注目的字眼,还有那种满满新自媒体味道的标题模式,虽然真的很受欢迎,自带流量,但是我也真的难以接受,用那种标题去搏得关注。当然,也许是能力受限,写不出来的说辞吧。
新媒体流行一句话:一个好的标题,文章成功了一半。在不有悖内心的情况下,如何去写一个好的标题,是我写作路上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其次我写不出那些热点、狗血的、家长里短的八卦文。譬如,头条发展的那么好,就因为包容性强,受众面也广。只要敢写,就有人看。大家喜欢看的那些日常,家长里短的八卦,或许是觉得那样贴近生活,从中好像窥见了自己。
正如那个硕士学位,国企工作的小叔子,居然看别人在乌漆麻黑的夜晚,拿着手电筒去捉鱼的直播,都可以看一晚上。没有文案,没有广告,跟文化相关的东西一点也没有,日常得不能再日常的东西,依然能吸引成千上万人的围观。
自媒体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觑,可越看的得多,我越觉得凌乱,更加内卷,我连抓鱼的都不如?
再次我好像也提供不了价值。对于目前大家所关心的那些事情,那些热点,我并不能及时捕捉到一些有利的价值,提炼一些有用的信息,进行深加工。
或许是缺乏深度思考,又或许是没有足够的沉淀和积累。如何能够用犀利的眼神去猎取信息,用凝练精准的语言去表达,用缜密而又不带锋芒的视角去分析,这些都是我需要学习精进的地方。
最后,关于写作的风格我好像落伍了。今天看到群里面,大家在讨论《乡音》的作者成秋菊,也是齐老师早期的优秀学员,据说被评论家誉为中国的女梭罗,一位充满才情的女子。她笔下的《乡音》,文字厚重富有诗意,意境优美。但是,这本书却销量惨淡。
因为现在大家都喜欢看观点文,一篇文章要不可以获取价值,学到知识;要不可以引起共鸣,戳中内心。对于纯文学性的文章,已经失去细品慢嚼的耐心。
快餐经济的盛行,导致快餐文化也随之而来。人们渴求获取知识,获得成长,获得财富,但是都是想花极短的时间,把最后的结果最大化。
齐老师说:“出版人老师讲过,一个普通作者的散文随笔,首印2000册,都要卖三年到5年,还不一定卖得完。那个《财务自由之路》都卖100多万册,每年6位数的卖,作者版税一年都好几十万!”
传统文学写作者,远离自媒体,思想放不开,正如《乡音》的作者,齐老师说,最终她不愿意接受自媒体,迫于生计,近些年都已经没有写文了。这只是众多传统文学写作者的一个缩影,肯定还有千千万万的像秋菊一样的优秀写作者,淹没在了自媒体鼎盛的洪流里。
但是,从我自身来讲,那种纯文学的文章才是我喜欢的,我也喜欢写那种风格,虽然我并没有那么深厚的文字功底。翻开书页,墨香四溢,游走在那优美的文字里,弥漫开来的意境美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趋势已经在眼前,既然如此般,那我又该如何继续呢?写不了争相传阅的爆款文,也没有秋菊那样的深厚功底,却空有一丝文艺气息的面纱。红尘陌上,独地游走,任微风拂过衣襟,细雨浸湿青发。前路漫漫,唯有不忘初心,坚持我手写我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