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悲情城市里面有三个细节比较有意思。
一个是45年台湾光复,日本的国旗换成民国的青天白日旗,台湾人不懂怎么挂。因为青天白日旗里的太阳不像日本国旗里的红日在画面正中间,不存在位置关系,便有了乡民们的各种讨论,太阳应该放在左下代表着缓缓升起还是右上意味着艳阳高照。
第二个是一群中国人却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说上海话的听不懂粤语,说粤语的听不懂国语,说国语的听不到闽南语,这三个人交流需要有一个中国进行翻译传话,这是西方人很难看懂的现象。多年后侯孝贤在美国做演讲时也说到这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台湾的人口结构太复杂了,比如在1945年前日据时期出生的人,这代人从小受日本的教育;这代人的长辈,既没受过日本教育也没有受过国语教育;这代人的子女又只是学国语的年轻人,再等到只学国语的年轻人迎接出国潮,他们的子女只接受英文教育,如此交织,几代人根本就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了。
还有个细节是几个进步青年一起喝酒吃饭聊天,喝的酒已经是琥珀色的威士忌了。台湾人应该早在17世纪荷兰人统治时期就喝到了威士忌,而日本人则稍晚在随后的1853年由美国的佩里将军打开日本国门后才带了威士忌,但威士忌在台湾的流行应该是受到日据时期日本人的影响。另一个小细节是电影里不断出现饭店里的陪酒女,不知道是受日本影响还本来就是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一部分,好像内地北方城市一直到建国后还有类似于这样的服务,也只是听说而已。
1945年后,外乡人逐渐掌握台湾各个领域的话语权,而这类人大多喜欢喝绍兴酒,进而有了满足台湾人产的绍兴酒,一来遥寄故里,二来满足下酒瘾,不过和传统的绍兴酒差别太大,关于台湾的绍兴酒又是一个故事。
但短短60年后,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全球销量排第四,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虽然威士忌总体进口量排10名后,但足以证明威士忌已经成为台湾酒类消费的主流。
可见,什么样的经济体、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文化和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分布,都会在喝什么样的酒里面表现出来。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儿,明天见,拜拜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