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产业发展“新”元年,产业园区的升级演化
主讲嘉宾:曹志国先生
嘉宾名片:中联智创创始人、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实践者
导语: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核心特征和经营模式都在不断的演进。2018年,面对新政策、新环境、新市场,在产业园区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前的这“大浪淘沙”般的黑暗之中,坚持做产业园区、坚守产业经理人职责的还有多少?我们该如何在“产品”、“模式”等方面突破创新,实现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新”元年 |“新”环境
政策层面:国家产业政策脱虚入实
首先,环保方面已经成了企业最基本的戒律,给了那些存有侥幸心理的实体企业一个严明的态度——环保不达标,洗洗睡!其次,土地交易法制化,一些冒险一直走“擦边球”的企业已经没有可妄想的余地。新的环境趋势是以企业为中心,为其“减,降、培、帮”,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昔日以挣企业的房价款为主的商业模式,在新元年即将被剔除。
举例:有实力的政府正在从卖地模式加速委托地方城投公司建设标准厂房,是政治性、公益性的理念推进,甚至有些地方已严格控制产业园区销售的模式立项。
资本层面:融资渠道拓宽,企业弃重投轻
实体企业融资正在加速去中间环节,融资通道及成本也在下行,有优秀的产品、模式,有战略的规范企业正在加速扩张为独角兽,而那些依靠资源、复制、成本、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的企业正在加速灭亡。但是当前后者比例仍旧较高,代表着当下大量的中小实体企业的转型困境,在风险和机会之间,纠结、等待,盲目不前,致使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新”元年,一切为新,但是由“旧”变“新”确实很难。如今,许多企业已由原来的重资产逐步向轻资产改变,资金投入已不再是土地、厂房,而是深挖产品技术,加大创新研发的投入,已经明确“只要技术强,资本和市场都会有的”。
企业们努力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其思维正在和资本赛跑,和市场赛跑。但即使这样,多数企业还是未见盈利,这便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必经阶段,也是从劳动型经济到智慧型经济的一个艰难的阵痛期、转折期。
品牌从创立到培育再到爆发需要一个过程,多数企业家也在经历这个阵痛期。在这个过程中有坚持的,必定会有淘汰的。
“新”元年 |“新”形势
产业园区:土地红利向创新模式推进
这几年,作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园区总是在政府和企业诉求之间夹缝求生,也在加速转型,转变运营思维。
虽然经历跨界,整合资源,发展至今产业园区的主体已有很多种,包括:1.产业新城开发主体,2.中小产业开发主体,3.特色专业园区主体,4.基金产融主体,等等。但产业园区依然过于依赖土地红利,缺乏产业经营能力,存在“重开发轻运营”问题。
新的经济形势下,亟需园区从“租赁型”、“卖地型”向“管理型”、“投资型”转变,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助力企业客户由原来的重资产加速向轻资产发展,驱动产业和城市融合持续向上地发展。
产业经理人:创新方可绝处逢生
创新型经济发展急需创新型人才,聚集创新型人才才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新动力。那如今坚守在产业经理人岗位的人才有哪些?当然必定包括有情怀的产业老炮,除此之外还有房地产转型者,商业转型者,以及跨界过来的,等等。
新元年,新形势,必将有大量老产业人被减薪,被迫退下舞台,不过须明白的是“干掉你的不是企业,是趋势”。本质的讲,这是行业发展必要的一个当炮灰的过程,大势所趋!园区战略需要变化,商业模式需要变化。与时俱进,你便是屹立不倒的人才,否则只能是被浪涛淹没的一粒尘沙而已。
产业经济正带动产业园区向良性生态发展,产业经理人要找到产业发展的本质,打入这场战役的主力军,创新思维,才能发挥真正的自我价值!
近期,我们筹备了第三届产业园区人力资本峰会和中国产业经理人私董会复盘计划,欢迎大家届时参加,一起探讨,共同为产业经理人的未来加筹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