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众生之一
文/13号的小猫
钱塘多少少年人,
熟识回头迹已陈。
绿草地元无绿草,
红尘天更不红尘。
三茅观顶灯犹在,
六部桥南塔顿新。
试问众生诗得意,
袈裟底下自由身。
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生于京城,久居城南,祖上虽有基业,但历经动荡之后,英雄不再英雄,豪杰也不再豪杰,终成了个天天奔命图个温饱的草根阶级。
说到我久居的京城南部,自清朝起便是九流三教汇聚之地,卧虎藏龙隐世之所,芸芸众生无有不包,既可以是江湖路,又称得上是英雄地。一个地方,杂就有杂的好处,乱自然也有乱的弊端,南城的乱,是江湖意义上的乱,也是怪力乱神的乱。故,我小时候经常会被不知道什么东西就吓到,然后一连病上几天。
记得有一次,大概晚上九点左右,天已经黑漆漆的一片。(二十几年前的北京,晚上九点,差不多跟现在接近一点一样的气氛)我所住的房子在胡同里比较深的地方,胡同里夜间唯一的光源只有墙上一只闪着昏黄光芒的灯泡。
当年的男孩子比较讲求个胆大淘气,像我这种比较文弱书生型的受气包儿,属于男孩子们不乐意搭理,女孩子们又觉得和我玩不到一起去,最后,只落得天天在家看书柜里的杂书。由于这样的脾气秉性,我在院里大人眼里是被看不上眼的,那时大杂院住的多是些工厂的职工,自然不会去照顾我一个小屁孩子的感受,各种讥笑的声音几乎是不绝于耳,像书呆子、怂货、孬种之类的名词,虽然不会从大人嘴里说出来,但小孩子的话,总是来源于家中大人的。
这种声音传到自家大人手里,自然是觉得刺耳的,母亲比较看得开,明白人的性格不是千篇一律的。我爸是那种本事不大,却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的人,所以,培育手段很是简单粗暴,对于我的懦弱胆小,他的想法是越黑的地方越得去,越觉得瘆人,越得让我走一遭。
我记得当时公共厕所,要走出院门,再经胡同走出几百米,方才到达。由于我爸的专制,即使是在夜里,我也是必须去公厕方便的,于是,每一次“出恭”对我而言都得经一番天人交战。
最残酷的一次,是寒冬腊月,天本就黑得早,到了晚上九点左右,若不是有院里人家的灯光,基本就是伸手不见五指了。恰逢此时,我便意来袭,于是,不情不愿地往屋门口移动,当时我是希望我爸能陪我一程的,结果,我是被我爸一脚“送”出门去的,之后他还不忘补一句“快去快回”。
被踹出家门的我,知道我爸什么脾气,完成任务之前自然是别想进门,于是以飞快的速度冲出了院门,然后借着胡同里那支灯泡的光亮,冲到了大街上。大街上和公厕都是有路灯的,我自然就没那么害怕了,于是,很顺利的上完了厕所。
一路本来无事,但快到胡同口时,我总觉得有个阿姨跟着我,我回头一看,那阿姨就迅速地一个闪身躲到了路灯杆子后面,或者躲到了树后面。当年家里大人总是会给小孩子讲一些人贩子“拍花子”的故事,所以,我脚下就紧倒腾两步,奔着我家那条胡同跑了过去,可跑到胡同口我就傻眼了,那只胡同里的灯泡憋了,胡同犹如一条漆黑深邃的大嘴,摆在了我的面前。
正在这时,我听到了身后穿来了一阵女人喘气的声音,那分明不是人声,更像是一条大狗,呼哈呼哈地喘着气,而且我还闻到了一股子腥气,跟回民宰羊时的那股子血腥味很像。当时,我只记得自己被吓得不敢转头,可肩膀却被什么搭上了,生生地被掰过身去,那场面到死都忘不了,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笑嘻嘻地盯着我,就像是盯着一块肉。然后,她咧开嘴,我便看到了她满口的尖牙,当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哇地一声的哭了出来,那声音如长枪般划破夜空的宁静,据我妈回忆,当时整条胡同的人都给吵醒了,也亏了我这一声哭叫,住在胡同口的黑爷爷正好出来解手,拎着痰桶就冲了出来,一家伙就朝那“女人”扔了过去,拒黑爷爷说,那“女人”跟条狗似的,手脚并用的逃走了。只留下一个我,哭得天昏地暗……
之后的一段日子,我再也不用被我爸逼着夜里去公厕方便了,而且附近家家户户的大人都把自己孩子看得很紧,拒黑爷爷说,那盯上我的东西在他还小的时候,就经常在夜里出来害人,当那些年头兵荒马乱的,丢个把孩子,根本没人理,没想到岁数大了又碰上了。
经了这件事之后,我的处境自然是更加不好受,由于我的遭遇,院里的小孩子被强行关在家里,没办法出去玩了。小孩子嘛,想法很直接,他们自然不会去明白他们父母是想保护他们,他们只是觉得,要不是因为我,家里也不会把他们看得那么紧,那就得讨厌我。
后来长大了一些,对这件事情一直有着很迷糊的记忆,实在是记不清到底是一个女人想要把我拐走,还是一个女人模样的妖怪要吃了我。等我再想去问问黑爷爷当年发生的事情,究竟是怎样的时候,黑爷爷岁数已经太大了,脑子有些糊涂了,只是一遍遍地哭着说:“妮子,哥没能给你报了仇啊!还是让那畜生跑啦!”没到他一激动,我自然也就问不下去了。
这件事究竟是什么原委,始终在我心里算是一根刺,但苦于找不到任何线索,在十多年里,我也只好把它搁置在一旁,直到我大学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我才有有机会重新找到了这件事情的相关线索,这期间,还险些搭进去一位朋友的性命,现在想来还有些让我胆战心惊呢!(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