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的第四章,孟子曾对伯夷、伊尹和孔子的处事之道进行对比,他说,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伯夷这个人,不是他认可的君王,他不会为他效力,不该是他的臣民,他不会做他们的君王;国家有道就出仕,国家无道就退隐山林。伯夷先作价值判断,然后决定要不要出来做事。伯夷非常洁身自好,为此可以抛开国家大事。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而伊尹这个人,只要能效力,他不会选择君主,只要能做事,他不会选择百姓;无论国家太平还是混乱,他都要出来做官。伊尹只要有机会,不管是什么环境,他都会出来做事,以造福天下。伊尹为了事业,不太注重私德。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孔夫子又不同,能出来做官他就做,可以留就留,可以久做就久做,该走了就走。孔子不像伯夷那般狷介,也不像伊尹那样看重事功,不论什么环境,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只是不违背天理良心。伯夷和伊尹都不能抛开个人得失,而孔子不计个人得失,大公而无私。
在本章第九章,孟子又对伯夷和柳下惠进行了对比。
有一句网络用语叫“你不是我的菜”,伯夷就是这样的人,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他嫉恶如仇,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犹如身着朝服,头顶冠带坐在黑炭上。把他这种嫉恶如仇之心推广开去,估计他与老乡站在一起,如果有人帽子没戴正,他也会生气地走开,好像会被这种人污染了一样。因此虽然有不少诸侯派能言善辩的使臣来请他,他都谢绝了人家,这是因为他不屑与之为伍。
柳下惠与伯夷正好相反,他不以适逢污浊的君主为耻,再小的官他也做,只要在位置上,他就会发挥出自己的才干,做事一定坚守原则。他失势了,不会怨天尤人,身陷困境,也不会自怨自艾。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赤身裸体站我身旁,有怎么能玷污我呢?”他可以非常自在的与身边的人共事,但也不会失去自我,只要有人用他留他,他就会留下,这是不屑为了自洁而拂袖而去。
孟子评论说,伯夷为人太狭隘,柳下惠为人不严谨,狭隘和不严谨,君子都不会效仿。
显然,第四章孟子是从优点的角度评判伯夷和伊尹,说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而本章则从缺点的角度来评判伯夷和柳下惠,认为他们的做法都不值得效法。其实优点和缺点本来就是一回事,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因此,总的结论,孟子说希望以孔子为榜样,根本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孟子》简读之公孙丑篇12】
网友评论